爲何“電價非漲不可”?這篇文章說透了!

(原標題:爲何“電價非漲不可”?這篇文章說透了!)

國家發改委近日關於“居民用電價格偏低”的表態,是否說明我國居民電價需要上調?

針對這一問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對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專家教授多方採訪,受訪者多數支持價格上漲,認爲電力價格上漲纔有能力盡心持續投入,纔有能力採購清潔能源,甚至關係到達峰和碳中和是否能夠完成。然而,在業內看來,發改委此番表態雖有積極意義,但與政府部門持續降電價的措施並不一致,要想真正實現電力價格市場化,還有不少難題待解。

煤價高位擾動電力市場

“目前國內動力煤價格處於高位,火電企業生產成本嚴重倒掛,煤炭市場仍然供應緊張,短期內難以緩解。”談及近期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現狀,晉控電力董秘趙文陽這樣說到。

作爲火電產業鏈緊密關聯的上下游,煤炭和電力盈利狀況此消彼長,“煤電頂牛”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廣西工信廳近日發佈《關於2021年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提到,今年以來,由於供應偏緊,導致煤價持續高位運行,燃煤發電企業發電成本普遍高於市場交易平均電價,相關企業全面虧損,經營陷入困境。爲了保障電力市場交易平穩有序可持續運營,鼓勵各發電企業和售電公司、電力用戶根據自身情況,在充分溝通協商一致的前提下,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等方式,合理調整2021年電力市場交易剩餘未結算電量的合同電價。顯然,煤炭價格上漲,電廠發電成本偏高,電廠側想修改已經簽訂好的增量電量交易價格。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兼總經理韓曉平表示,一般情況下,發電企業都希望能持續發電,哪怕在沒利潤的情況下,只要能維持下去,但如果倒掛太嚴重,時間太長,沒實力的就沒錢買煤了。今年4月份以來,國內動力煤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尤其在5月12日,國內期貨市場上動力煤主力合約2109達到944.2元/噸的歷史高位,現貨市場上,港口煤價也連續多日衝破千元大關。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壓力更加凸顯。

趙文陽提及,爲了緩解成本衝擊,公司近期已通過加強電力營銷管理,主動適應電力現貨市場,不斷提高結算電價來化解壓力。“對比同業企業,公司作爲煤電一體化集團,還具有一定的原材料優勢,同時公司電力現貨團隊也相對成熟。”他說。

爲緩解“煤電頂牛”現狀,保障電力供應,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相關部門近段時間已多番表態保供應、控煤價。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有關負責人6月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稱,隨着夏季水電太陽能發電增長,以及煤炭產量和進口量增加,煤炭的供需矛盾將趨於緩解,預計7月份煤價將進入下降通道,價格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不過,煤價連月高企的情況下,5月中旬開始,廣東、雲南電力供應緊張情況還是短期存在,部分地區不得不採取錯峰限電措施。對此,國家發改委此前也對於廣東、雲南電力供需緊張的主要原因分析稱,首先是我國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了用電增長。其次,由於高溫天氣出現,進一步增加了地方用電負荷。此外,今年6月上旬還未入汛,較以往嚴重滯後,來水偏枯、偏晚導致水電發電不足,再疊加雲南電煤運輸採購困難、火電開機不到一半、迎峰度夏前機組檢修等因素,導致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受限。

能源價格高企會對局部用電帶來短時影響,不過局部問題不代表整體問題,我國電力供應保障不需要擔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稱,我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依然較低,發電設備閒置率較高,電力供應能力還有很大運用空間,並且局部缺電也可依靠從電力資源寬鬆的地方依靠電網輸送解決,缺電問題必然是短暫的。

民用電價格偏低成行業共識

同樣是用電,工商業用電成本遠遠低於居民用電成本,居民用電有用電集中、用電規模小等特徵,這要求電網投入比較高。

居民用電時間很短,主要集中在傍晚時間,這個時候工廠商業辦公等場所還沒有關閉,公用路燈剛剛打開,居民回到家中開始用電,雖然單個家庭用電量不大,但用電集中,而且很快用電結束。供電部門要讓居民能用上電,就要按最大負荷投入硬件建設,電力是即時消費,發電部門也要在這個時間點集中發電,爲此需要增加大量投入。“居民用電量不到15%,但是居民用電負荷要達到50%。”韓曉平表示。居民電網還有一個特徵:因爲分散供應,造成電壓低、線路多、變壓器多,傳輸過程損耗大。此外,一些老少邊窮等區域的居民用電,投入大量硬件成本,用電量卻並不高,導致用電成本高很多。

而工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不同,工商業單個用戶用電用量大,用電時間均勻,比如有些工廠可以24小時運轉,這樣機組就可以一直工作,高壓傳輸,有規模經濟效應。按照經濟規律,居民用電成本要大大高於工商業用電成本,主要國家居民電價都大大高於工商業用電價格,原因就是如此。

2019年,國資委官方微博“國資小新”列舉數據顯示,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中國的工業電價處於中下水平,居民電價處於很低的水平。歐洲居民用電價格接近中國居民平均用電價格的3倍。美國居民用電價格大約是中國的1.5倍,美國工業用電價格低於居民用電價格不少,大約是居民用電價格的56%。我國工業用電比居民用電價格高上27%。歐洲有些國家,居民用電是工業用電價格的兩倍以上。

工商業用電價格被壓制

工商和居民用電機長期處在倒掛狀態,需要交叉補貼才能覆蓋成本,由工業用電補貼居民用電。

我國居民用電價格虧損的部分,由國家承擔,也就是電網來承擔。電網的辦法很簡單,通過工商業用電的盈利來進行彌補,有賺有虧,賺的比虧的多也能維持下去。不過近年來,由於工商業經營困難,政府爲了扶持工商業發展,一直在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當然其他公用品價格也在降低,包括通訊費用等。

2016年以來,通過調整兩部制電價計費方式、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等,持續降低大工業企業用電成本,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當年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10%任務目標,僅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16年以來採取各項降價措施累計每年降低用戶電費負擔約2217億元。去年,電網企業按照國家發改委報告中提出的“將除高耗能以外的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合計降低工業用戶用電成本約1080億元。

這些成本降低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用電企業減少支出,這些減少支出部分基本上可以變爲盈利,改善企業經營面貌,企業經營改善,願意投資,造成用電量依然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原本能賺錢的工商業用電價格被壓住,就變成了電網以及背後的發電企業的的成本,這些成本如果是暫時狀態還容易消化,現在已實行4年有餘,電網企業已承擔負累多年。一位長期研究電力行業改革的專家表示,電網有24個省級分公司虧損。與此同時,發電和配電企業還要應對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新建電網,新上產能,持續投入。

此外,對居民用電的補貼是建立在工商業用電賺錢的基礎上,如果工商業用電也不賺錢,對居民用電的補貼就無法持續下去。長遠看來,這種兩頭不賺錢的模式很危險,居民用電也需要不斷維護升級,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安全防護措施。電網不賺錢,就往上游壓,要求發電公司供電,而且很便宜地供電。

電力市場化改革將緩慢推進

近年來,我國對居民用電和工商業用電價格都已有改革。

居民用電階梯電價是近年來最大的動作。各省的一檔電價都不一樣,基本在0.5元/度左右,與改革前相當。一檔用電年2200度,大多數家庭用不了2000度電。有些家庭人口多,住宅面積大,用多了電的價格就貴一些,二檔用電價格和一檔相比提高了一點,三檔價格提高了不少,但也沒有工商業用電價格高。整體上看,居民用電價格雖然做了階梯電價改革,但整體上還遠遠達不到工商業用電價格,畢竟大多數家庭在使用一檔用電。

階梯電價設立初衷,是國家要照顧低收入羣體和普通收入羣體,不能只考慮電力的商業屬性。但是補貼不能全部一樣,比如用電多的用戶說明家裡收入比較好,就應該補貼少一點,普通居民利益應該多照顧一些。目前實行的階梯電價已運行多年,沒有進行調整,而且價格依然普遍偏低,無法覆蓋成本。如果進行市場化改革,就要提高最低一檔的電力價格,同時拉開三個檔次電力差距。

考慮到很多居民用電量少,有不少國家居民電力收費跟手機一樣有一個套餐價,在某個用電範圍內,即使沒有用夠也會收一個費用,以覆蓋配送電公司成本。這一點提高了部分居民用電成本,也是市場化的表現形式。市場化還有一個方式是頻繁變動價格,跟油價調整一樣,價格跟原料成本密切掛鉤,現在居民已適應了油價調整。

在工商業用電上,有部分市場化改革。電網是一個大系統,但連接的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這兩端可以做局部市場化。現在有競價上網政策,用電大戶可以直接向發電企業買電,做到了市場化改革。之所以說這個改革是局部的,是因爲這種情況並不普遍,政府近年爲了減輕企業負擔,不斷降低電價,並不是市場化手段。

這也是投資者近來年對公用事業排斥的原因,企業沒有自主權,利潤很難把控。不僅電力,通訊行業也是如此。韓曉平認爲,電力比通訊的負擔更重,每發一度電就必須有一定原材料,成本難以降低。近些年,電力價格沒有上漲,電力行業消化這些壓力,主要是靠技術進步,但現在消化起來越來越難。

“電價未來將提高的方向是肯定的,發改委此番表態是比較到位的,也是實情。但是,居民電價調整涉及面廣且敏感,所謂完善電價機制也已經被提了幾十年,但現實操作依然困難,還需要慢慢來。”林伯強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我國電力價格迫切需要市場劃存在幾個方面原因:一是,我國一直是工業電價補貼居民電價的狀態,雖然近年來傾斜力度有所縮減,但還是工業高、居民低。海外電力相對市場化的國家,都是居民電價高於工業電價的狀況,以我國工業電價作爲標杆,居民電價確實偏低。

碳交易提升發電成本

我國電力行業還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碳達峰和零排放。

電價上漲需求與完善電力體制改革也有關。林伯強表示,隨着我國“碳中和、碳達峰”政策推進,碳交易逐步成熟,電價提升的可能性是有的,且不僅是居民電價,工業電價也會走高。目前電力體制改革很難推進,很大程度卡在電價上。沒有哪個市場是隻能價格跌、不能價格漲的,需要有市場價格波動。但目前,我國電價存在只跌不漲的情況,所以電力體制改革推進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明顯進展。

“碳交易成本確實能推升電價上漲預期,但電價不可能快速上漲,電力行業會是先虧損後盈利的過程。電價即使漲,也不會漲很快,即使漲,也不會漲很多。且不僅居民電價面臨調整預期,工業電價也會漲。同時工業電價也會考慮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即使漲,也不會很多。”談及電價上漲預期是否對電力企業形成利好,林伯強認爲,碳交易一旦推進,火電企業就需要支付一筆成本,但電價何時上漲,漲多少,這都是未知的。總體來看,我國電力企業生存環境不好,下一步可能更不好。碳交易推進背景下,對包括電力行業在內的高耗能企業都將形成打擊。

那麼,在碳排放交易推進背景下,火電企業將如何應對?“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願景下,全國碳市場建設節奏明顯提速。就目前情況而言,晉控電力的碳排放配額整體略有盈餘,基本未對生產成本產生影響。但是根據目前形勢政策,碳排放配額呈現逐步縮進的趨勢。發電企業作爲首批進行全國碳市場履約交易的行業,將來勢必會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趙文陽表示,晉控電力公司作爲以火力發電爲主的發電企業,對於碳排放交易工作高度重視。從近期看,晉控電力公司一是加強碳排放覈查覈算管理,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二是積極推動節能改造,不斷降低煤耗,推動碳減排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碳資產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現公司碳資產保值增值。而從長遠角度,晉控電力將大力發展新能源,上大火電項目,建設電力通道,走出一條“大容量、高參數、成本優、新能源佔比高、效益好”的路子。

【觀察】電價市場化需要一個過程

電價改革是個老話題。在採訪中,一位受訪者表露了自己的痛苦:話題太久已無新意,想要有動作又非常難。

說出來大家都明白,居民價格太低,企業沒有收益,就沒有動力,這就不是市場化。市場化是有錢賺,纔有動力持續投入,但是考慮到民用電價調整的牽涉面,誰也不敢公開發聲,怕站在輿論對立面。儘管有不少人覺得不合理,但傳統上,交叉補貼是個相對理想的結構。用工商業電力賺的錢,補貼民用電價,相當於一個一體化的牌照,這個牌照只要整體賺錢,生意就能持續下去,企業也有動力。

但是現在,政府爲了減輕工業用電成本,一直在壓制工業用電價格,電網和發電企業的利潤薄了,加上最近煤炭價格上漲,不少企業就虧了。如果是市場化,那麼就要把煤炭價格上漲的部分轉移到下游,工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價格都要漲上去。

作爲基礎動力,中國製造業能後來居上,持久保持競爭力,低價能源是很重要的原因。政府通過整體調控,增加供應量的方式,壓制了能源價格,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國電力行業發展迅速,現在每年用電量7.6萬億度,美國是4.6萬億度。而且我國電力主要用於製造業,居民用電佔比不到15%。這是一個相互促進過程,用電價格便宜,促進下游發展,下游發展後,又有能力擴大再生產,要求更多電力,從而交叉式實現規模效應。我國電力成本之所以能夠下壓,得益於不斷有效率更高的大機組上馬,這是電力價格低的優勢。

但是另一方面,因爲用電便宜,也會帶來浪費情況。美國居民用電佔比50%,美國人電力支出佔收入比重不高,沒有節能習慣。企業用電便宜,也沒有節約習慣,我國節能行業一度發展比較好,可以爲企業省不少錢,不過現在節能企業發展艱難,主要是因爲電力價格便宜,企業最近幾年剩下了不少錢,節能願望降低。在碳達峰的大背景下,節能是個很重要的考量目標,少用能源,纔是最大的節能。現在有一些節能,其實是使用二次能源,還是傳統能源轉化而成,轉化是一個損耗過程,並不會有節能效果。

碳達峰的要求下,一定會要求上清潔能源,包括光伏、風能天然氣等。我國現在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很快,可以做到標杆電價上網,發改委就要求100%併網使用。問題是風電太陽能提高後,對電網有衝擊作用,因爲沒有辦法解決儲能問題,這些電力必須要交給下游使用者。但這些電力並不穩定,一定要配給燃煤機組,燃煤機組要被動適應清潔能源,成本就會提高,這些都應該在終端電價中體現出來。燃煤機組依然是電力行業的中流砥柱,如果想要發展清潔能源還有天然氣可用,不過我國天然氣需要進口。

2019年開始,美國德克薩斯州出過幾次大事。當年8月,由於氣溫超過38度,當地的用電量創造了歷史紀錄,電價一度飆升36000%,大約是6.5美元一度電。總結原因,大部分得州電網已經轉換爲更便宜和更清潔的電力來源,如天然氣,太陽能和風能等,得州當地的燃煤電廠陸續關閉。由於電力儲備不足,用電短缺現象嚴重,後來冬天還出現大停電。美國本土電力網絡私有化後,在投入產出比的指引下,投入不足,導致電網老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弱化。而在我國,由於優先保障供應和安全的要求,電網公司無論如何都要進行投入,保障了居民可以用上便宜電,電網更安全持久運行。

電力行業並不會完全市場化,但價格中,應該更真實地反應成本和各方利益,居民用電價格應適當上漲,讓電價和成本更接近一些,少一些交叉補貼,市場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電網投入成本很高,如果不賺錢,就不能做到持續投入,有些國家因爲電網持續老化,經常出現停電現象,對經濟影響更爲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