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院士:遵循“三先三後”原則 促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餘璐)5月14日,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河南南陽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調工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十四五”時期,如何推動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專家王浩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始終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三先三後”原則。
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自古以來,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南水北調,這個世紀工程重塑着我國水資源分配格局。
2002年,《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出爐,明確指出要以長江豐富水源爲依託,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工程通過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江河的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爲主體的國家水網骨幹。
“從1952年開啓宏偉設想,到2002年開工建設,再到2013年和2014年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相繼通水,如今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2億人。”作爲深度參與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建設的專家,王浩深有感觸地說,歷經近70年的發展,我國水資源配置已邁向構建“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格局。這次座談會的召開,吹響了新時期國家水網建設的進軍號,爲南水北調工程後續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國家水網等重大工程。在這次座談會上,“國家水網”被再次提及,明確“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加快建設國家水網的關鍵是什麼?王浩指出,國家水網骨幹工程的規劃要秉持全國“一盤棋”的原則,有大局意識、整體觀念,不能侷限於一城、一地、一域,要緊扣國家發展形勢,多角度、多層次、多學科的深入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要堅持節水優先的理念,把節水工作貫穿於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全過程,真正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同時,要在南水北調後續工程規劃設計全過程充分論證,準確把握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的各自特點,尊重客觀規律、科學論證方案,既講人定勝天、也講人水和諧。”王浩說。
做好節水文章 守護一渠“南水”永續北送
南水北調,既是一條調水線,也是一條生命線。“十四五”時期,南水北調工程後續面臨哪些新形勢新任務?
王浩表示,首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水資源保障不足仍是重要矛盾。其次,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雙重影響,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流域水資源衰減,深刻影響流域供水安全形勢。三是,實現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兼顧,也是“十四五”時期面臨的重大挑戰。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把節水作爲受水區的根本出路”,這次座談會上,節水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王浩談到,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水資源形勢嚴峻,南水北調緩解了北“渴”,爲受水區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爲節水用水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怎樣提高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王浩建議,一是要以水資源爲剛性約束,切實以適水發展爲城市頂層設計原則,確定城市適水規模與適水佈局,以水定城強化循環利用。二是要在深層地下水超採區、淺層地下水嚴重超採區,堅決貫徹以水定地的原則,優化農業種植。三是要以水資源承載能力爲約束,建立城市多點發展格局,均化區域用水壓力,以水定人降低水耗強度。四是要以水定產實施效率准入,以節水倒逼產業高質量發展。五是要建管並重構建長效機制,實現規模化節水灌溉,發揮節水灌溉設施的效益。六是要完善建立“井田制”,以機電井爲基本單元的精細化管理,實現節水壓採目標。
“南水北調,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必須統籌協調、系統治理。”王浩說,無論是節水、還是治水,都要把水資源作爲剛性約束,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有力提升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學推進後續工程規劃建設 助力高質量發展
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4年12月,隨着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已全面實現。作爲世紀工程,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怎樣推進?這是需要科學回答的命題。
王浩表示,一方面,後續工程需要加強運行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提高水源區來水預報精度,爲中線水資源調度提供可靠的預報信息。另一方面,東線後續工程規劃,既要瞄準當前京津冀水資源短缺問題,更要以百年尺度考量華北平原生態高質量修復。例如,東線後續工程經白洋澱調水將有利於恢復華北地區水生態環境。再一方面,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要立意高遠,立足構建國家水網的核心骨架和主動脈來考量,除了完成向黃河流域補水的首要任務,也應將眼光瞄準廣大的西部地區。
“南水北調,目前仍在一期工程階段,後續工程規劃建設不僅要注重科學性,更要注重現實可行性,需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集合當代智慧,確保拿出來的規劃設計方案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要以歷史視野、全局眼光謀劃,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王浩充滿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