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平安答卷:脫貧成效可持續 鄉村振興有保障

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王蓓蓓 秦雪璠)貧困這一難題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自黨中央作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部署以來,如今反貧困鬥爭正在取得舉世矚目的勝利。10月17日,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之際,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而3天前,他剛剛獲得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稱號。

面對接踵而至的嘉獎和認可,馬明哲說,一家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才能基業長青。

一以貫之,是爲企業家的情懷與擔當。回望平安32年創業發展成長史,“責任”不僅是與其相生相伴的字眼更是行動——1988年,爲探尋中國商業保險解決民生關切而邁出創業第一步,6年後,第一所平安小學落地;從全力抗擊2008年南方暴雪到巨資捐助汶川重建;從設立中國平安公益基金到全方位提升貧困羣衆內生動力的“三村工程”,平安始終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扛在肩頭。

20多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首間,成立32年的中國平安已在家國公益路上默默探索了26年。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中國平安更是全力以赴,舉集團之力,立足主業生態協同,創新舉措,從公益項目和造血式幫扶等可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的維度出發,全方位助推社會可持續發展。

踐行金融企業擔當 點點善心匯成江河

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3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9個孩子,用豎笛吹響了這首《陽光總在風雨後》。他們或站在吉林皚皚雪山前,或站在廣西苗寨高處,動情地吹奏起這首愛心讚歌,以孩子們自己的方式爲武漢加油,向抗“疫”英雄致敬。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明園慈善基金的受助學生

2007年,馬明哲與其家人出資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名下成立明園慈善基金,致力於扶貧幫困、賑災、關愛婦女兒童以及貧困地區青少年成長、支持文化發展等公益慈善事業,以推動社會和諧進步。豎笛則是明園基金爲全國12所明園學校設置的特色音樂課程,它以一根長笛爲孩子們打開了音樂和夢想的大門。

而這卻也只是平安教育公益的一個縮影,回望平安公益路,對於學生、教育的關愛,已有26年之久。1994年,隨着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的落成,平安希望公益事業亦正式開啓。2003年,中國平安又啓動了鼓勵高校學生進行學術研究的勵志計劃,17年來累計爲5495名大學生頒發1835萬元獎學金,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創新進行學術研究。

“教育好一個貧困的孩子,可以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2007年起,在馬明哲的倡導下,考慮到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平安啓動了延續至今的平安支教行動,每年組織近千名志願者到希望小學進行音樂、繪畫、體育、英語、文化、心理等課程的志願支教活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平安支教啓動十年來,累計超過5000名志願者加入支教隊伍,志願服務時間22萬小時,幫助了逾10萬學生。

一路走來,平安公益堅守初心,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爲推動教育公平,解決城市和鄉村教育資源不均衡不斷髮力,用教育的力量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爲邁向鄉村振興鋪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

打造“三村工程” 讓扶貧開花結果

決勝決勝脫貧攻堅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在國家“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學校,方方面面都已經行動起來。扶貧最重要的就在於精準,“精準扶貧”就是要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

中國平安以決戰脫貧攻堅爲行動指針,緊扣“精準”二字,主業生態協同,以民生關切爲切入點先後落地一系列脫貧攻堅舉措。而這其中,創新理念機制和方式,聚焦重點貧困地區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貧問題,所打造的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的“三村工程”頗具代表性。

產業扶貧方面,平安組織平安旗下多個專業公司緊密協作,打造了綜合金融扶貧閉環,通過扶貧保、發債、貸款等多種形式,發放扶貧資金227.84億元,項目已在全國18省61個縣市落地,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項目惠及貧困人口73餘萬;通過消費扶貧,完成扶貧產品銷售2.36億元。

健康扶貧方面,平安充分利用平安醫療生態圈優勢,爲貧困地區捐贈醫療設備,升級貧困地區衛生所949所;開展鄉村醫生培訓,培訓村醫11175人;通過“醫行千萬裡”項目,組織移動健康檢測車深入貧困鄉村組織體檢,免費進行各類臟器疾病和腫瘤常規篩查,先後在17省開展移動健康檢測車巡診554場,覆蓋貧困地區人口近9萬人次。

教育扶貧方面,截至2018年,已在全國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學,對老師進行培訓,給品學兼優的學生髮放獎學金,每年定期組織志願者到學校開展志願服務。2018年“三村工程”升級了原有的希望小學項目,結合科技強國戰略,重點推進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以彌合城鄉科技教育差距,通過捐贈遠程教學設備、援建科技素養實驗室,累計升級貧困地區小學1054所。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過去三年,中國平安“三村工程”已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落地,共發放扶貧資金265.96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惠及貧困人口73餘萬人;援建升級鄉村衛生所1210所,培訓村醫11175名,體檢義診覆蓋9萬餘人;援建升級鄉村學校1054所,培訓鄉村教師14037名,受益學生約30萬人。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摘帽不是收兵鑼而是奮進鼓,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富起來、美起來決定着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貴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未來借鑑精準扶貧經驗,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將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企業的發展也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社會的發展休慼與共。平安深諳其成長得益於國家富強,得益於社會繁榮,得益於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因此,爲助力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實現和美麗鄉村建設,平安一直在不斷努力。

“平安做扶貧,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把過去比較多的輸血式扶貧變成造血式扶貧。造血式扶貧就是通過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真正讓當地形成一種內生的驅動力,讓他們在達到某些脫貧指標過程中,還要持續增加自己的財富,推動鄉村發展,可持續增長的能力,這是我們特別注重的方向。我們在產業扶貧這個方向上,通過在貧困地區對龍頭企業免息、免擔保的模式增強造血能力,再讓他跟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掛鉤起來,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龍頭企業持續深度合作實現脫貧。”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說。

決戰脫貧攻堅行至今日,全面脫貧的目標近在咫尺,此時此刻,當下與未來的“銜接”最爲關鍵的就是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向着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而對此,中國平安早已謀篇佈局。一是創新“三村”扶貧理念,以產業扶貧帶動發展之根,以健康扶貧築牢脫貧之基,以教育扶貧打造未來之材。二是創新“三環”扶貧機制,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在市場化機制下探索出綜合金融扶貧閉環,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鏈條、全週期的扶貧模式。三是創新“三保”扶貧方式,立足保險本業,通過“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實施精準扶貧。

2019年,中國平安還正式搭建完成覆蓋全集團的可持續發展體系,此外,中國平安一直致力於通過多方合作進行能力建設。盛瑞生表示,中國平安以實現系統的責任投資體系爲契機,打造中國金融保險集團責任投資標杆,將我們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不斷深化、提高,致力於成爲民族企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典範。

事實證明,中國平安一直將追求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作爲集團經營戰略的核心,企業追求短期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成熟健康的企業發展要兼顧環境、社會影響以及良好的企業治理。回看中國平安公益路,與家國同頻共振始終是其戰略的着眼之處,一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推進過程中已然成形的平安方案。

飲水思源,心懷感恩,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回饋社會、建設國家’的企業使命。”談及未來,馬明哲說,中國平安將全面落實中央‘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重要指示精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