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美勞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與主課地位有持平之勢
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小三門”,開始逐步與過去所說的主課的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的程度,有了持平的傾向。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省份的中考中,體育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較大。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到目前爲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目前的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間。勞動教育也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裡,而綜合素質評價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或參考。
本報記者 張維
最不起眼的“小三門”——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正在學校教育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的話來說,“開始逐步跟我們過去所說的主課的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的程度,有了持平的傾向”。
與之相適應,評價體系也在發生着很大的變化。王登峰近日透露,最近一段時間,教育部陸續接到各地報來的情況,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省份中考中體育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到目前爲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目前的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間。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透露,勞動教育也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裡,而教育部要求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爲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或參考。
體育中考普遍推進
學校體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在“十三五”期間更加明確。
長期以來,人們對學校體育的印象就是孩子們能夠有運動的時間,有活動的時間,而目標就是增強體質。但是在教學改革中,體育的價值被重新界定:在增強體質之外,還要讓學生們享受運動的樂趣,同時通過體育課、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實現錘鍊意志和健全人格的綜合育人功能。
這一變化的背後首先是政策的引導。“十三五”期間我國密集出臺關於學校體育的政策文件,以今年早些時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爲例。其中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實現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以及體育競賽是所有上體育課的學生都必須參與的。這些政策文件還進一步明確爲實現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要做到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場地、設施建設的保障條件。
在政策的加持之下,體育方面的成績顯現:師資方面,“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師數量從50.2萬人增加到59.5萬人,增加了9.3萬人。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了1萬多名國家級骨幹教師,同時對農村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或者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專門培訓了10萬名體育教師。
從體育運動場地情況來看,“十三五”期間小學和中學的體育運動場地達標率分別達到了90.22%和93.54%,也即整個中小學體育運動場地的達標率都超過了90%。
在學校體育評價方面,全國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初中和高中的學業水平考試都把體育學科納入其中。“到目前爲止,全國各地都已經普遍推進了體育中考,儘管中考體育的分值差別還是比較大,但是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也就是所有的地方在中考裡都要考體育,而且體育的分值從30分到100分不等。”王登峰說。此外,在高考錄取的“強基計劃”中也明確要求,錄取“強基計劃”考生的高校,對考生都要進行體育的加試。
開展美育中考試點
美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也在“十三五”時期得到進一步拓展。
2015年國辦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發佈的第一個學校美育文件,“意味着學校的美育工作進入到我們整個教育系統裡,成爲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王登峰說。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又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
王登峰介紹說,在“十三五”期間,關於教學改革,逐漸形成了要讓學生在藝術課上能夠增強藝術體驗,即要欣賞、觀賞美,產生美的體驗和共鳴,同時要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基本的藝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專項的藝術特長。藝術課程的開課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藝術教育的資源做到了全覆蓋,藝術教育中幫助學生學會一兩項藝術特長的教育教學模式,也逐漸普及起來。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在“十三五”期間,由59.9萬增加到74.8萬,增長的數量和幅度還超過了體育教師。在美育器材保障方面,目前小學的藝術器材配備達標率達到95%,初中達到了96.12%,高中達到了93.26%,這也超過了體育的達標率。
在評價方面,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爲重要的是,到目前爲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間。”王登峰說。
王登峰透露,美育在“十三五”期間的進展比體育還要迅猛。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中的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
引導學生自覺勞動
在課表裡不大看得見的勞動教育,在“十三五”期間也取得長足發展。
從中小學來看,在北京,建立了三個學農基地和一個學工基地,初中生要到此集中勞動一週。在河北易縣,大部分學校很少聘請清潔工,包括宿舍管理、食堂幫廚、校園保潔乃至學校的山地、林地的維護,由學生自己完成。在上海曹楊二中,藉助於周邊居住了很多勞模的優勢,開設了“勞模大講堂”必修課,建立了“自行車創意實驗室”“軌道交通實驗室”等,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
對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教育部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不能少於總學分的15%,理工農醫類學校實踐類教學佔總學分不能少於25%,在職業院校則組織校園技能文化節、勞動文化節等等。此外,教育部與相關部委配合,組織了大學生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每年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實際上也是一些勞動教育的形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國教育大會以後,對勞動教育進行頂層設計和部署,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由此,對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更加清晰系統,且有系統的課程設計、具體的課程支撐,如中小學每週獨立設一節課,職業教育院校要開設16課時的以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爲主的專門課,普通高等學校則要有32課時。同時強調勞動教育是黨委政府的責任。
申繼亮介紹說,在勞動教育的部署上,目前河北、上海、江西、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已經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印發了實施意見;北京、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山東、重慶、四川、貴州、西藏、陝西、甘肅、寧夏等正在組織研製實施意見。
此外,教育部開展一系列培訓活動來提高大家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一些機構和大學也開展了與勞動教育有關的活動,很多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勞動實踐活動,一些科研機構、出版單位等在組織編制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在教育系統內外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對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學生、教師、家長積極支持勞動教育的氛圍正在形成。”申繼亮說。
針對有家長不願意花錢讓孩子參加勞動培訓,有些學校也怕勞動教育影響升學的難題,申繼亮坦言,勞動教育確實要有個過程,從認識其重要性到變成行動,再到自覺行動,“離不開一個手段,就是評價”。從政策設計上,首先把勞動的情況或者勞動教育的結果、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從小學到高中的這一綜合素質記錄和評價系統,將來在中考和高考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導向來引導各個學校、各位家長和同學們能夠主動從事勞動,完成學校規定的勞動任務。
“這個評價至於說用到什麼程度,怎麼用,還取決於各地,因爲中考是各地負責的,當然我們要求必須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爲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或參考。”申繼亮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