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我若輸就是選舉被操縱 英媒:最壞結果能預測
(原標題:美國大選|郵寄投票爭議會導致哪些結果?有多少種解決方案?)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30日,美國佛州,工作人員開始處理郵寄選票。人民視覺 圖
英國《衛報》刊文指出,根據往年慣例,在選舉日之前,全美的部分州就已開始進行郵寄投票和提前現場投票,今年也是如此。不過,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選擇郵寄投票的選民人數激增。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1日,已有超過9200萬人投票,已超今年1.5億註冊選民的半數。這意味着本屆選舉的投票率很可能創下新高,超越近幾屆大選約60%的投票率。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分析公司TargetSmart的數據顯示,到10月30日爲止,民主黨人比共和黨人多投了大約200萬張選票,不過這個差距正日益縮小,在一週前,這一差距爲500萬張選票。民主黨分析師對這個數據感到鼓舞,但也對共和黨人可能在選舉日當天一涌而出表示擔憂。
共和黨的分析師則認爲,佛羅里達、北卡羅來納和艾奧瓦三州多數的選民將到投票站投票,讓他們相信特朗普可以再次拿下這些搖擺州。
針對郵寄投票的準確性,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就屢屢質疑這一投票方式將使得選舉受到“不公正的操縱”,並使民主黨獲利。多位選舉學者的研究顯示,民主黨選民更傾向於通過郵件投票。有分析認爲,這意味着在郵寄選票的統計過程中,民主黨可能獲得更多選票,不過這也意味着,在選舉日舉行的現場投票中民主黨得票可能將會減少。
除此之外,特朗普及多位共和黨人還呼籲在此次大選期間招募投票觀察員,前往投票站觀看投票過程,並標記可能被拿來做文章的爭議選票。此前,共和黨人曾由於恐嚇選民而被長期禁止現場觀看投票,不過這一限制在兩年前被取消。
《衛報》刊文指出,屆時甚至還可能有“半武裝人員”會以“保護選舉”的名義出現在投票站。另外,共和黨人可能會提起大量訴訟,以試圖停止計票或質疑選票有效性。
投票結束或意味着糾紛開始?
往年,除去郵寄投票和提前投票的選民,大部分選民都會在選舉日前往投票站進行投票。今年的選舉日爲11月3日,在大多數州,郵寄選票也在這一天清點。選票一旦統計完畢,結果就會公佈。一般在選舉日當晚,美聯社等媒體機構就會根據已統計的選票、未統計的選票數量以及候選人之間的差額,分析並預測大選獲勝者。
按照慣例,在選舉日第二天凌晨,落選的總統候選人通常會公開承認敗選。這一舉動會使大選結果得以儘早明朗。然而,今年的選舉結果可能並不能很快就見分曉。
《衛報》分析稱,一個問題是特朗普有可能拒絕承認敗選。今年8月,他曾在採訪中直言:“我們輸掉這次選舉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選舉被操縱。”此後,特朗普一直拒絕表態一旦敗選自己將和平交權。此外,美媒也普遍分析稱,特朗普反對郵寄投票的言論就是在爲拒絕承認敗選作輿論鋪墊。
另一個問題則是今年郵寄選票大範圍普及可能導致大選結果推遲公佈,因爲各州郵寄投票的截止日期設置以及選票清點等規定都不同。美聯社(AP)此前統計稱,今年美國51個選區(包括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都允許選民進行郵寄投票,其中,只有路易斯安那州將在選舉日之前的11月2日截止郵寄投票,佛羅里達州等26個州將在選舉日(11月3日)當天截止郵寄投票。至於其他近半數的選區,則將在11月4日至11月23日間陸續截止郵寄投票,其中6日將有堪薩斯州等6個州截止郵寄投票,10日則有紐約州等5個州截止投票,最晚的兩個州則是加利福尼亞州與華盛頓州,分別爲20日與23日。
《衛報》刊文指出,正因如此,今年的選舉日被拉長成了“選舉周”。11月3日當天的實時計票結果及預測很可能與最終結果相去甚遠。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郵寄選票還可能導致關於選票有效性的激烈爭議乃至法律糾紛。按照慣例,地方官員將在選舉日後幾天內完成最終計票,並將結果遞交給州政府,經州官員批准後再遞交給聯邦政府。然而,各州有關郵寄選票的規定不盡相同且繁雜,如不同州對郵戳日期或收到日期的限定不一,選票上簽名是否必須與檔案一致等。
《衛報》分析稱,共和黨人很可能會利用這些細節來質疑大量郵寄選票的有效性,並提起法律訴訟。對此,民主黨人也在動員律師發起一項“選民保護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恐嚇選民的行爲,並回應特朗普團隊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
此外,更有學者擔心選舉糾紛可能演變爲街頭衝突,甚至導致軍隊的出動。總之,包括美聯社在內的多家美媒預測稱,今年的整個計票過程很可能會被阻礙、被推遲或者被改變。
無論如何,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都很可能不會很快出爐,這次大選的結果不僅可能無法在選舉日當晚就揭曉,而且可能要等到選舉日後的幾天、幾周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真正見分曉。
還會出現兩組選舉人團?
根據法律規定,美國總統大選採取選舉人團制度以及各州內“贏者通吃”規則。簡單來將,美國選民並不直接票選總統和副總統,而是選出代表自己州的“選舉人”。例如,假使拜登贏得密歇根州的過半選票,則該州的16位指定“選舉人”都將是民主黨人,他們將和其他州的“選舉人”參加定於今年12月14日召開的選舉人團會議,並在各自州的州議會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勝選者將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新總統。
不過,《衛報》報道稱,在此之前,各州內任何選舉糾紛的解決以及各州選舉人票的歸屬都必須在一個“安全港截止日期”(Safe Harbor Deadline)前完成,否則國會可以依照聯邦法律規定拒絕接受該州的選舉人票。今年,糾紛解決的最後“安全港截止日期”是12月8日。
然而,有不少民衆擔心,由於之前提到的原因,今年某些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搖擺州可能無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計票工作,以至於這些州恐怕無法在截止日期前確定選舉人,或其選舉人票可能遭到國會拒絕。
還有民衆擔心稱,共和黨控制的州立法機構可能會凌駕於選民之上。美國憲法規定,各州立法機構可以選擇自己的選舉人。《衛報》分析稱,鑑於共和黨人控制着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佛羅里達州、亞利桑那州和威斯康星州等搖擺州的立法機構,他們可以投票程序有爭議爲由,裁定選舉結果不合法,進而宣佈投票無效,並自行選擇共和黨選舉人以支持特朗普。而作爲迴應,這些州的民主黨州長也將以投票、計票過程合法爲由,另行挑選一組獨立的民主黨選舉人。
《衛報》刊文指出,這一情形被稱爲總統大選的“噩夢”,因爲一旦其成真,那麼在上述搖擺州就可能有一州兩組選舉人蔘加12月14日的投票,而這些選舉人票都可能對大選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簡而言之,最壞的情況將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就誰獲勝當選的問題上爭執不下,甚至引發“憲政危機”。
選舉爭議有多少種解決方案?
針對這一問題,《衛報》報道稱,或有5種方式可解決一州兩組選舉人引發的爭議。
首先,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參議院議長即副總統可以決定誰到底勝選。鑑於現任副總統爲共和黨人彭斯,因而他很有可能判定特朗普勝選。
其次,假使有州派出兩組獨立的選舉人,那麼國會可能忽略這些內部存在爭議的州,不計算其選舉人票。
再次,根據《選舉計數法》的另一種解釋,只有州長選定的選舉人才是合法的選舉人,而這些選舉人的任命工作只需要州立法機構的衆議院或參議院通過即可,無需兩院一致。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國會衆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可能根據《總統繼承法案》擔任代理總統,直到國會決定勝選者是誰爲止。不過《衛報》分析稱,共和黨人不太可能接受這一結果,他們或直接讓特朗普連任。
最後一種可能則是有關選舉的爭議將交由聯邦最高法院裁決,而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的最高法院可能會做出有利於特朗普的裁決。不過,美國法律學者、律師張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雖然眼下聯邦最高法院中有6個保守派的大法官,而自由派只有3個,但是即便如此,佔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也不能罔顧選民的選票,裁定選舉舞弊,“因爲畢竟他們自己不僅要對憲法負責,而且也要對歷史負責。”
《衛報》刊文強調稱,上述情況都並非不可避免。在潛在政治危機的陰影下,各方達成政治妥協將有助於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