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愛跟風排隊? 心理學「從衆效應」告訴你爲什麼

臺灣人排隊,除了食物真的好吃外,一部分也與從衆效應有關。(示意圖記者一中攝)文/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李盈儀

當你站在便利商店飲料櫃前,看着琳瑯滿目的飲料,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如果此時有個顧客過來取走A牌果汁,下個客人也帶走A牌果汁時,你可能會想:「這果汁應該很好喝,我也選這個好了!」

或者,當很多人一蜂窩跑去看黃色小鴨圓仔,自己原本不感興趣,但又擔心無法加入大家話題,於是還是趕流行跑去看;類似這種「想跟別人一樣」的經驗或想法,就稱爲「從衆效應」。

「從衆效應」是指人們常常受多數人影響,沒有多加思考,就跟從大衆思想或行爲做決定。這也被稱爲「羊羣效應」,因爲在羊羣中,只要有幾隻羊動起來,其他的羊就會跟着走。

經典從衆實驗

心理學艾許(Solomon Asch)做過一項經典實驗,將人傾向從衆的行爲給描繪出來,首先他邀請參與者坐在一張桌子旁,身邊坐了七到九名同樣參加實驗的人,但這些人其實是艾許事先串通好的夥伴

實驗開始時,先讓參與者看第一張卡片上面有條直線,然後再看第二張卡片上面有三條不同長度的直線,其中有一條明顯和第一張卡片上的直線長度相同。接着便詢問他們,第二張卡片上哪條線和第一張卡片上的相等?並讓他們輪流回答,艾許讓事先串通好的夥伴答出錯誤答案,來誤導真正的參與者,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實驗要參與者找出卡片2中與卡片1長度相同的直線。(圖/哇賽心理學授權提供)

雖然這個問題很容易判斷,參與者應該都會答對選線條A,但結果卻發現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寧願跟着多數人答出錯誤的答案,也就是看到身旁的人都回答B時自己也會跟着選B。

我們常根據多數人的選擇做決定,也可能因爲多數人的選擇而改變自己原本的決定,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同儕壓力」。當我們看到大部分的人做出相同的選擇時,自己如果做出與大家不同的決定,會有一種與他人不一致、孤立不安的感覺

跟隨大衆的想法和行爲做決定,好像很沒有主見似的。不過,從衆效應有時可以讓自己生存比較容易或安全。例如到國外旅行,不清楚當地交通規則時,不妨看看大部分的人怎麼走,跟着遵守當地的交通規則;又或者是當考試時間靠近,大家都認真讀書時,跟着大家開始準備就沒錯了!本文經授權轉自:哇賽心理學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