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黑馬”:中小外貿企業依託電商平臺“回血”遇新機

新華社杭州11月12日電 題:“雙11”的“黑馬”:中小外貿企業依託電商平臺“回血”遇新機

新華社記者黃筱張璇

跨境電商的成長就像是坐飛機一樣的感覺,我們用了4年時間,就走完傳統外貿企業走了17年的路。”爲客戶企業發完“雙11”“黑五”等大促季訂單後,總經理何秋豔開始研究公司幾年來的“成績單”:2015年試水跨境電商,4年多來營業額增長27倍;2018年跨境電商成交額首次超過同年傳統外貿銷售額;儘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跨境電商貿易額仍然同比增長30%。

11月11日正演變爲全球消費者購物狂歡節,與站在前臺個體消費者“面對面”的B2C企業不同,“雙11”背後越來越多的幕後生產型外貿企業也搭上了電商轉型快車,成爲一匹匹“黑馬”。

何秋豔所在的杭州同富雲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專注於水具產品的傳統外貿企業,2015年轉型做外貿電商,保溫杯搖身一變成了“保冷杯”,契合不愛喝熱水外國消費者需求。目前公司外貿電商團隊已從3人發展到100餘人,每年詢盤數達3萬條。

受疫情影響,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線上外貿銷售額同比下滑16%,但二季度很快追平了去年同期銷售額,三季度就達到了去年全年的銷售額。

“雙11”對不少轉型做電商的外貿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考驗。“一開始也不適應,因爲客羣不一樣,傳統外貿面對的往往是進口商或大批發商,而電商的客戶大多是中小企業,也可能是亞馬遜等平臺的賣家。”何秋豔看到這樣的變化後,和團隊迅速調整策略,重新佈局供應鏈的柔性化生產能力。例如先做保溫杯材料備貨,再根據客戶需求做300個、500個,最後再做顏色和LOGO的定製。

主做粘毛器浙江義烏市熙日用品廠今年3月受疫情影響損失了1000萬元的訂單,負責人方昊下定決心轉型做好內銷,加入“雙11”的行列

雖然澤熙日用品廠是第一次參與“雙11”,但前期的銷售結果給了他充足的信心。該廠4日凌晨加開了3臺機器全部13臺機器日夜運轉。在“雙11”第一波銷售中,方昊準備的100萬件貨品全部賣光

“內銷和外貿肯定是不一樣的節奏,我們不斷摸索,分兩波銷售方便我們做靈活調整。”方昊介紹,此前產品主要是出口,而海外用戶的需求無法精準獲取,因此每月上新的速度不能過快,以防壓貨

方昊說:“現在我們每月大概有10至15款商品的推新,上新速度比之前增長70%左右,電商平臺通過大數據積累,精準分析市場反饋並給出生產指引,新品銷量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