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臺灣企業轉型的機遇與變數

工商社論》

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PwC Taiwan)於1日發佈「2023臺灣企業領袖報告」。調查顯示,高達77%的臺灣企業領袖認爲,2023年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悲觀程度不只創下2012年調查以來新高,相較於2022年更大幅增加了63個百分點。相對的,認爲2023年景氣將提升的企業則只有18%,而2022年時的看好度則是79%。

進一步檢視企業領袖們之所以對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從前一年的接近8成的感到樂觀,一年後卻翻轉爲77%感到悲觀。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臺灣企業認爲前三大威脅,分別爲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而這三項問題也是PwC在全球105個地區調查全球企業所共同面對的三大威脅,只不過臺灣企業對這三大威脅感受程度更爲深刻,在數據上較全球企業多出25至26個百分點。

論及全球與臺灣企業不約而同的認定這三大威脅,足以影響全球經濟展望,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意。不論是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甚或是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並不是到了2023年才橫空出世。但何以在2021、2022年的調查報告中,企業界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數值仍遠遠超過擔心陷入衰退的數值?

歸納起來,也許只能解讀爲並非企業多愁善感,而是這些威脅全球經濟前景的變數,這兩三年來不只未見緩解,甚至還變本加厲的惡化。以臺灣企業界感受最爲深刻的地緣政治衝突來看,過去這一年來,包括美國啓動晶片法案要求臺灣科技產業界選邊站,進而串連美、日、韓、臺組成Chip4聯盟,要與中國直球對決等一連串措施,誠如資誠市場暨業務發展長段士良所言,業已使臺海地緣政治的風險明顯升溫。

升溫的臺海地緣政治風險,其實在臺灣不只企業界有感,甚至一般庶民大衆以及各行各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尤其是可能因爲「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的修法,而使得16歲以上的男女學生也可能被列入動員徵召對象,則首當其衝的年輕人,以及其父母長輩,更將對臺海地緣政治風險萌生焦慮感了!

迴歸到企業經營領域,段士良因而也指出,其實已經有些國外客戶,要求臺商必須在臺灣之外設有第二供應點,以免外商陷入零組件的經營困境。而更現實的則是,在中美貿易戰催化下,不少臺商已從早期的觀望,逐漸開始搬遷供應鏈,從中國大陸移至東協、印度,甚至轉進鄰近美國的墨西哥設廠。

而更有意思的是,該調查報告也發現,企業領袖們除了將供應鏈遷移以免遭斷鏈之殃外,同時也有超過6成臺灣企業認爲需要在六年之內完成產業轉型,才能維持企業的獲利能力,其中更有近4成認爲需在三年內轉型。凡此,正足以顯示臺灣企業界對於臺海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不只有刻骨銘心的憂患意識,同時也只能務實的加速思考尋覓產業轉型之路徑了!

然而除了地緣政治的緊張、衝突,以及美中科技戰全面開打兩大外部因素之外,論及產業轉型,其實本來就是知易行難,而對於擔憂供應鏈可能中斷的臺灣企業而言,如何在供需不平衡的既有市場中找到轉型切入的破口?如何面對客戶喜好或需求改變的高度不確定市場中,能夠投其所好並獲取利基?以及如何面對勞動力不足與人才短缺的既有困境?歸納以上所列陳影響產業轉型的五大因素,不免使人聯想到長期以來臺灣的工商產業團體領導人,屢次反覆提及的企業投資「五缺」障礙,包括缺水、缺電、缺地、缺工與缺人才,主要是聚焦於臺灣天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稀缺。

而當前臺灣企業界所面臨的挑戰,不論是既有產業鏈的遷移,抑或是因應全球視野下企業經營的新挑戰與新機會,正如該調查報告所冠上的標題「以變應變,逆轉而上」,既是臺灣企業的宿命,也只能自我惕厲,除了要以變應變之外,更希望能夠因而化危機爲轉機,最後取得「逆轉而上」的豐碩果實。

至於當政者是否有能力像在企業投資面臨「五缺」困境時所曾提供的必要協助,於現階段產業轉型面臨「五大挑戰」之際協助排難解紛,抑或反而成爲想要轉型企業「5+1」的挑戰,無疑將是目前的執政團隊,以及2024年總統大選後新執政團隊無法迴避的職責與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