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長激素幫孩子長高?這些隱患一定要知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日發表題爲《使用生長激素幫孩子長高?你應該更慎重》的文章,作者爲簡·布羅迪,文章稱,專家認爲,在身高低於其年齡段標準的兒童中,絕大部分不存在生長激素缺乏或其他限制生長的問題。身高通常與孩子的基因有關。但一些家長會求醫問診,爲孩子使用生長激素。這種療法可能會甙類很大風險,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全文摘編如下:
我認識的一個八歲男孩要比他的同齡人“小”一些。他比他的朋友們矮,甚至還不如他五歲的妹妹高。出於對生長激素使用增加的現狀及其可能風險的擔憂,我詢問他的母親,是否考慮過給他使用這種治療。她回覆道:“沒怎麼想過。他可能跟他父親一樣,小時候又矮又瘦,直到大學纔開始躥個子。”
這位母親稱,他們的兒子沒有激素缺乏症的跡象。她說:“他運動能力很強,身體健壯,其他方面也都趕得上他的朋友。”
男孩的父親現年41歲,身高1米83,但仍十分瘦削。他回憶稱,自己小時候還算強健,但沒有朋友們那樣的體力,速度和敏捷性彌補了塊頭上的不足。他對我說:“我喜歡競技運動,能學會其他人所沒有的技巧。”並表示他鼓勵兒子認識並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
如果所有矮小但健康的孩子的家長都能如此謹慎就好了。專家估計,在身高低於其年齡段標準的兒童中,60%到80%都不存在生長激素缺乏或其他限制生長的問題。但由於知道有療法可以讓孩子長高,一些家長會求醫問診,哪怕孩子沒有出現醫學上的病態。但是,他們也應該知曉,新的研究已經將生長激素療法與多年後的嚴重不良健康影響聯繫起來。
除了缺乏生長激素,造成身材過矮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包括營養不良、克羅恩病或乳糜瀉。但身高通常與孩子的基因有關。
費城兒童醫院的兒童內分泌學專家阿達·格林貝格博士回憶道:“20年前,家庭關注的是健康。現在,家長越來越關注身高。他們想要生長激素,長出特定的身高。但這不是亞馬遜網站,你不能靠下個訂單就把孩子的身高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生長激素起初被用於治療有某種缺陷的兒童,其缺陷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1985年,科學家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重組生長激素,大大增加了其供應以及在治療生長激素缺乏上的應用。
據估計,這一缺乏症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在1/3000到1/10000不等。根據兒科內分泌學會的數據,此類患者通常比同齡人矮得多,且隨着時間推移,他們的身高數據會越來越落後。
2003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將重組生長激素用於所謂的“特發性矮小”,或不明原因的矮小。但這並不是疾病。此後,越來越多的父母考慮使用該激素讓孩子長高。格林貝格表示,由此產生的治療熱潮反映了對普遍存在的矮個偏見的擔憂,而非真正的醫療需求。
這些隱患不可不知
家長們需要知道這種療法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持續數年的每日注射(或定期注射),直到孩子發育結束,要不斷更換身體注射部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疤痕。雖然很少有孩子會遇到,但副作用可能包括嚴重頭痛和髖關節問題,治療時需要反覆看醫生、做X光和抽血。格林貝格也說:“這會傳達給孩子一個強烈的信息,那就是他有些毛病需要治好。”
瑞典卡羅琳醫院的兒科內分泌學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小兒科》上的報告稱,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進行重組生長激素治療、並接受最長達25年隨訪的3408名患者,與未接受治療但其他狀況類似的50036名患者相比,男性發生諸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心血管問題的風險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則高出兩倍。
在瑞典方面發佈這一發現之前,一個日本的研究小組去年6月發佈報告稱,生長激素會增加生物醫學途徑,刺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這是造成大多數心血管問題的根本原因。
尚不清楚其他長期副作用會否在未來數年顯現。據其已知的作用,在不存在缺陷的情況下使用生長激素可能會增加患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同樣重要的是,家長也要清楚,通過多年的每日激素注射,孩子可能會增加多少身高。雖然無法提前預測對每個孩子的影響,但特發性矮小兒童的平均治療效益是約爲5釐米的成人身高。格林貝格建議,如果在治療一年內沒有明顯的效果,家長應該考慮停止。
在討論未患缺陷的情況下進行生長激素治療的心理因素時,專家指出,這種行爲延續了身材矮小不可接受的觀念,導致對治療的需求不斷上升。一個研究小組建議,幫助矮個孩子培養應對技能,比用醫療手段“購買”身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