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第四權的未來在社羣傾聽(賴祥蔚)

臉書。(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長久以來,許多人都以爲第四權的關鍵新聞媒體,這個認知其實有很多誤會

理論上來看,第四權還有很多地方說不清楚,姑且不說其原文指的是「第四階級」而不是「權」,也先不提當初提出此一主張美國已故大法官史都華,到底本來指的是權力(他認爲這是三權之外的另一權),還是權利(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是權利),更不提如果第四權果真成立的話,其實就等於推翻了三權分立的憲政主張。光看臺灣許多新聞媒體的實際表現,也知道第四權很難落實。

不妨檢視一下最近臺灣社會上爆發的許多重大弊案,特定新聞媒體往往選擇性報導,其基本原則是:只要是關係密切者的負面新聞,能不報導就不報導;至於不同立場者的負面新聞,能多報導就多報導。多數民衆恐怕很難相信這樣的新聞媒體真的可以落實第四權的想像─爲人民監督政府

不過隨着科技進步社羣傾聽這項已經逐漸普遍的技術,卻可能真正擔負起爲公民監督政府的功能

一來,相較於真實社會中的新聞媒體往往受到政客與媒體老闆的太多影響,社羣傾聽的程式本質則有助於減少這種影響。當然,真的要干預也做得到,但最起碼不像特定新聞媒體這麼容易操弄。

二來,社羣傾聽的程式本質,有助於普查網路上輿情,這比起新聞媒體的選擇性報導更有說服力。

三來,社羣傾聽平臺可以隨時用圖表呈現當下的最新民意,真的落實了前幾年許多政治領袖提出的「開放政府」主張。當時這些領袖提出的開放政府訴求非常迷人,可惜至今實踐的比例不高,如今剛好可讓社羣傾聽技術幫先前提出承諾的政治領袖們兌現支票

有人可能擔心,網路上有許多假帳號、假民意,會不會透過假訊息誤導民主決策?必須承認,儘管好的社羣爬蟲技術可以有效排除假帳號與假訊息,但是仍無法根本解決,必須隨時面對新挑戰提出解決方案。除此之外,也有人質疑社羣傾聽無法體現不上網者的民意。儘管如此,社羣傾聽可能遇到的這些問題傳統新聞媒體也都會遇到,而且在反映民意上往往更不科學

中央與地方政府已經常常仰賴社羣傾聽平臺來體察民意,可惜實際負責決策的政務官事務官,有不少都還沒有明白什麼是社羣傾聽,還以爲這只是一種可以補強民調網軍工具而已。

政治人物想真正體察民意,公民團體要監督政府施政,面對新聞媒體與社羣傾聽平臺這兩大機制,當然不是隻能二選一,但是如果真的要比較優劣,真的要落實所謂的第四權,展望未來,社羣傾聽能夠發揮的貢獻應該遠高於目前的新聞媒體。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