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新聞媒體崩壞與第四權未來
【愛傳媒賴祥蔚專欄】長久以來,許多人都以爲第四權的關鍵是新聞媒體,這個認知其實有很多誤會。
從理論上來看,第四權還有很多地方說不清楚,姑且不說原文指的是「第四階級」(the fourth estate)而不是「權」,也先不提當初提出此一主張的美國已故大法官史都華,到底本來指的是權力(power,他認爲這是三權之外的另一權)還是權利(right,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是權利),更不提如果第四權果真成立的話,其實就等於推翻了三權分立的憲政主張。光看臺灣許多新聞媒體的實際表現,也知道新聞媒體崩壞,第四權很難落實。
不妨檢視一下最近爆發的許多重大弊案,特定新聞媒體往往選擇性報導,其基本原則是:只要是關係密切者的負面新聞,能不報導就不報導;至於不同立場者的負面新聞,能多報導就多報導。許多新聞媒體都存在嚴重的政黨偏差,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前幾年曾經在選舉期間,進行兩次調查研究,果然證實了這點(見照片)。多數民衆恐怕很難相信這樣的新聞媒體,真的可以落實第四權的想像——爲人民監督政府。
隨着網路科技的進步,大數據(big data)之中的「社羣傾聽」(social listening,常被稱爲網路聲量)這項已經逐漸普遍的新技術,未來卻可能真正擔負起爲公民監督政府的功能。
一來,相較於真實社會中的新聞媒體往往受到政治與媒體老闆的太多影響,社羣傾聽的程式本質有助於減少這種影響。當然,真的要干預也做得到,但最起碼不像特定新聞媒體這麼容易操弄。
二來,社羣傾聽的程式本質,有助於普查網路上的輿情,這比起新聞媒體的選擇性報導更有說服力。
三來,社羣傾聽平臺,可以隨時用圖表呈現當下的最新民意,真的落實了前幾年許多政治領袖提出的開放政府主張。當時這些領袖提出的開放政府訴求非常迷人,可惜至今實踐的比例不高,如今剛好讓社羣傾聽技術,幫先前提出承諾的政治領袖們兌現支票。
有人可能擔心,網路上有許多假帳號、假民意,會不會透過假訊息來誤導民主決策?必須承認,儘管好的社羣爬蟲技術,可以有效排除假帳號與假訊息,但是仍無法根本解決,必須隨時面對新挑戰提出解決方案。除此之外,也有人質疑社羣請聽無法體現不上網者的民意。儘管如此,社羣傾聽可能遇到的這些問題,傳統新聞媒體也都會遇到,而且在反應民意上往往更不科學。
中央與地方政府已經常常仰賴社羣傾聽平臺來體察民意,可惜實際負責決策的政務官與事務官,有不少都還沒有明白什麼是社羣傾聽,還以爲這只是一種可以補強民調的網軍工具而已。
政治人物想真正體察民意,公民團體要監督政府施政,面對新聞媒體與社羣傾聽平臺這兩大機制,當然不是隻能二選一,但是如果真的要比較優劣,真的要落實所謂的第四權,展望未來,社羣傾聽能夠發揮的貢獻,應該遠高於目前的新聞媒體。
照片爲2010年公視報導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截圖,左起鄭自隆、賴祥蔚、莊伯仲、陳清河
● 精簡版原登於《中國時報》,經授權刊登。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