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從大學雜誌談1970年代臺灣所經歷的過往之3(龍城飛)
蘇慶黎,1978年11月《大學雜誌》。(圖文:龍城飛提供)
前文我們談到民國67年(1978)11月,《大學雜誌》改爲革新版第一期,從三十年代文學談到當年爭議性話題的臺灣鄉土文學。先談《大學雜誌》本期革新版篇首徵求一些文化人的意見與所產生的意義,由於文長,分兩次刊出,這是第二篇,上文談到尉天驄,本文從蘇慶黎繼續討論。而在詹宏志所批評的神州詩社時,筆者岔題閱讀,無意中打開了一道塵封的窗子,才發現近年來在臺灣文學界頗爲火紅的馬華(共)文學書寫,覺其中有些旨趣,且和鄉土文學論戰有一點關係,於是將在下週的一集上討論「神州詩社事件」。
筆者之後預備有3個主題需要研究與向讀者報告:鄉土文學論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釣魚臺事件。如果筆者還有時間,希望能談談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事。之所以再談這些陳年舊事,是因爲多年來,對於外交問題,兩岸皆以自己的立場與感受不斷回憶與複寫歷史。殊不知,兩岸皆是中國人(1980年代以前,臺灣人也多認爲自己是中國人),對於外交政策兩岸政府採取零和遊戲,是正確的嗎?
臺灣方面,如果我們閱讀錢復的回憶錄,就知道他幾乎沒有閱讀中共方面的回憶紀事,反之亦然。而如果我們嘗試以客觀的心態,瞭解1949年到1979年這30年,其實兩岸的政府和人民都是處於感覺不公與焦慮的狀態,也就是說,中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49年以後,不論自願被迫,被排除在聯合國外,以及被美國長期嚴密封鎖,是公平的嗎?同樣,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在1971年以後,不論自願被迫,被排除在聯合國外,對於與美國外交關係日夜提心吊膽,是公平的嗎?以中國歷史之悠久,人口之衆多,兩岸中國政府皆由美國操弄外交關係,且互相笑罵對方被美國「遺棄」,自己被美國「相中」,如此中國人,難道不覺羞恥嗎?
今年以來,臺灣各黨總統候選人,紛紛往美國奔走,以「面試」爲榮,沾沾自喜,回臺後民調調升。此豈不是孟子所諷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因此,筆者再談兩岸外交與保釣,希能考慮多方面資料,而不是以「對方獲益,則己方受害」的角度出發。
【續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