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1970年代中美關係緩和(戚嘉林)

1972年2月尼克森和毛澤東在北京進行「歷史性」的會晤,在座右爲季辛吉,左爲周恩來。(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森及夫人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誌着中美關係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圖文:新華社)

進人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爲有必要結束敵視狀態,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1969年1月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後,主張利用世界上各種相互鬥爭力量的對立,以維持均勢,從而確保美國的新主地位。他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係來抗衡蘇聯,並謀求從越南脫身。中國與蘇聯關係惡化,蘇聯在邊境地區集結重兵,形勢咄咄逼人的情形下,也希望緩和同美國的關係以牽制蘇聯,同時也希望以此推動臺灣問題的解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1969年7月,美國宣佈放寬對中美之問人員往來和貿易交流的限制。1970年1月,中美大使級會談在華沙恢復舉行。1970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會見了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史諾。12月18日,毛澤東再次會見史諾,表示 「如果尼克森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當做旅行者來也行,當做總統來談也行。總而言之,都行。」

1971年4月,中國邀請在日本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7月9日,美國總統特使季辛吉秘密訪華。7月16日(北京時間)中美雙方同時發表《公告》,宣佈尼克森總統應邀於1972年5月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

毛澤東與尼克森。(新華社資料照片)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到達北京,開始到中國的訪問。當天下午,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森。接着周恩來與尼克森舉行會談。28日,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公報》的主要內容有:雙方同意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關於臺灣問題,中國方面重申: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省,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車事設施必領從臺灣撤走;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雙方還認爲發展兩國間的貿易和進行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閘等方面的聯繫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並同意爲此提供便利。

《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標誌着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爲以後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中美關係緩和也促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外相大平正芳陪同下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接見並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29 日,中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宣佈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關係並儘快互換大使。同日,日本方面宣佈斷絕同臺灣當局的 「外交關係」。中日邦交正常化正式開始。

此外,70年代初以來,中國還掀起了同西歐(包括北歐和南歐)國家的建交高潮。同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立了外交關係。同時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和發展了友好合作關係。

(作者爲統一聯盟黨主席)

【戚嘉林專欄每週六刊出】

本文節選自《大陸臺灣六十年》,作者: 李成武、戚嘉林,出版: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