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瓶頸如何破解?
閱讀提示
近日,國內首家生鮮電商企業易果生鮮走向破產重組的消息引起熱議,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也由此暴露出來。不過,消費者對於到家需求的急速增長,也給生鮮電商行業帶來了新機遇。
“我已傷透心了。”日前,重慶田園優選生鮮平臺創始人楊代超用這句話總結了自己在生鮮電商領域5年的打拼。由於經營不理想,他決定把平臺轉讓。
無獨有偶,近日,因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易果生鮮走向了破產重組的結局。作爲國內最早入局生鮮電商的企業,它的存在時間比大衆熟知的盒馬生鮮、每日優鮮長得多。
事實上,在以“燒錢”著稱的生鮮行業裡,易果生鮮並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企業。近年來,已有多家生鮮電商企業因經營困難不得不黯然離場。
雖然生鮮電商並不好做,但一些巨頭仍紛紛入局。2019年,美團買菜、盒馬菜市、餓了麼買菜、蘇寧菜場相繼開業,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也相繼獲得新融資,就在今年10月30日,多點還完成28億元C輪融資。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於到家需求的急速增長,也給生鮮電商行業帶來了新機遇。
近年來,生鮮電商因相對較低的線上滲透率,被視爲電商領域的最後一片藍海。據不完全統計,生鮮電商“起風”7年,上千億元的資金瘋狂涌入,僅僅是2018年,國內22家明星生鮮電商就拿到了120億元投資。2019年,每日優鮮等平臺也開啓新一輪融資。
經過近幾年的“燒錢”和野蠻生長後,行業經歷多次洗牌,有出局者,也有不少入局者。2019年以來,生鮮電商“傷亡”慘重,幾乎每個月都有壞消息傳出,不少玩家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戰場。
今年以來,突發的疫情讓許多傳統行業“停擺”,但生鮮電商卻逆勢翻盤。據悉,疫情之下,大量用戶涌入生鮮電商平臺,讓行走在困境邊緣的生鮮電商絕處逢生,迎來了發展契機。
目前,除了每日優鮮、蘇寧生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大平臺之外,新的生鮮電商平臺也越來越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以工商登記爲準,我國今年共成立1.2萬家生鮮電商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21.2%。
多項瓶頸制約行業發展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網上購買生鮮食材。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今年9月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者有網購生鮮商品經歷,網購生鮮商品主要以水果和蔬菜居多,但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有待破解。
專家指出,生鮮電商無法做到像菜市場一樣品種齊全、隨買隨走,反映的正是這種業態此前多年一直未能突破的問題——貨源組織能力和配送能力。缺乏集採的議價能力,導致單位成本高居不下;中游流通環節層級多、損耗大,質量監管與可追溯困難;物流體系和設施不完善,生鮮冷鏈物流短板明顯。整體盈利是長期難以實現的難題,大部分企業都還處於“燒錢”培育市場時期。
重慶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鵬飛認爲,衆多生鮮電商平臺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優勢並不突出。
上海消保委今年9月對16家線上生鮮平臺調查發現,部分平臺精細化程度不夠,非完全實物拍攝圖,價格、保質期等標識未明示;部分平臺客服效率待提升,機器人客服不“智能”,缺少退款入口。此外,有的平臺實際淨含量和標示淨含量不符。
北京市消協的調查則指出,生鮮電商的商品品質仍然有待提升,物流時效、商品包裝和頁面操作體驗等方面也有待完善。例如,體驗人員在每日優鮮APP購買的蓮蓬,收貨後發現蓮蓬顏色發灰,個別蓮子存在腐爛、變質問題;體驗人員在京東生鮮購買的蘋果,收貨後發現蘋果存在明顯磕碰痕跡。
面對一系列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一些企業也在努力突破。
“從行業來看,生鮮市場規模巨大,但線上生鮮滲透率並不高,區域性生鮮和全國性生鮮品牌都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生鮮電商這個行業更多是供應鏈的生意,大家比的還是供應鏈,供應鏈生意不管通過什麼樣的模式和方法,最核心還是提升效率。”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長江上游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認爲,在生鮮供應鏈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追蹤用戶行爲、精準預測市場需求、把控生鮮產品質量以及通過向生產端延伸以縮短供應鏈條、降低運營成本,是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上述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通過銷量預測智能算法系統,可以極大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流程損耗,使我們在商品和服務的滿足水平和供應損耗方面實現了良好的平衡。”
蘇寧生鮮方面則表示,生鮮直採,產地直達,是其經營理念之一。該公司積極在全國乃至海外的知名農產品產地、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地,聯合政府機構、品牌、商戶共同建立生鮮基地。此外,該模式有效縮短了生鮮商品到消費者之間的鏈路和環節,通過線上線下多樣的生鮮活動,讓消費者獲得好品質好價格,讓商戶農戶獲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