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生的食慾分7種年齡!第3階段「回不去的體重」讓上班族超心酸

人類食慾除了因爲生理上的需要與飢餓所引起,同時也會被外在許多因素影響。(圖/pixabay,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人類對食物的慾望來自各種緣由,除了因爲空腹、生理需要而進食,食慾還會不時被特定的廣告、資訊、心理因素給喚醒。國外網站《Bright Side》在《NeuroImage》期刊發現一項研究顯示,食慾會隨着年齡增長而變化。瞭解不同階段的食慾表現,將有助於人們改善飲食方式,並且改善體重增加、過重等問題

前十年:0至10年兒童早期建立的飲食習慣有很大機率持續到成年,如果父母任由孩子體態過胖,不採取任何應變措施,那麼肥胖的孩子很可能就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這個階段,讓孩子習慣嘗試各種口味口感與顏色的食物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長大後就不會特別害怕吃下某些食物,像是青椒茄子紅蘿蔔蔬菜

根據研究,孩子會跟着父母建立相同的飲食習慣,因此適合他們的飲食環境應該要是營養均衡,同時也應必須包括足夠的蔬菜與營養。放手讓孩子控制他們的食物攝取量也是有益的,如果總是強迫他們吃光碗裡所有的東西,就會降低他們感覺飢餓、食慾的能力,也有可能導致他們超重。

第二個十年:10至20年青春期期間,食慾容易受到荷爾蒙影響。在這個階段,年輕人與食物的關係,同樣也與其當下的健康狀態和成長息息相關,這個時期對於確定未來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如果沒有長輩適當的指引,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往往會偏愛不健康的食物,例如速食炸物高熱量食物,而且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將會持續到成年。

第三個十年:20至30年這個階段是從學生走入社會的開始,身份的轉變連帶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因爲壓力或是消費行爲變化,導致體重增加,而且這段期間增加的體重,往往就此定錨,日後很難減掉它,是許多上班族「心中的痛」!而且在這個特定階段,人體一旦飢餓,就會發出強烈的「進食信號」,​​可是飽腹時發出的「拒絕食物」信號卻很微弱。

研究顯示,因爲這個時期有太多影響食慾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即使在不餓的情況下,這些因素也會促使人們繼續進食。因此在這個階段,20~30歲的成年人要學習的是「如何養成飽腹感」,在不感到飢餓的時候聆聽身體,進而避免過度飲食。這段時間,儘可能也以富含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替代含糖脂肪的食物,才能讓身體持續覺得有「飽足感」。

第四個十年:30至40年這個階段,生活與職場帶來的壓力影響,開始顯現出來。研究顯示,這時生活帶來的困難,會導致飲食習慣和食慾產生變化,而且往往會往極端發展,例如暴飲暴食或厭食。具有某些人格特質的人,例如完美主義,就容易讓人們焦慮、進而影響進食行爲。在此階段,無論身處工作環境還是在家裡,都要提醒自己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避免工作的時候跑自動販賣機或是便利超商,想吃東西,理智地以健康、新鮮的食物代替高熱量零食

總而言之,這段期間自己要認知、找出造成壓力的源頭,並試圖將它排解到最小化,也能有助於提高健康飲食的意願

第五個十年:40至50年研究顯示,過去如果沒有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到了這個階段,就很難很難改變了,就算心裡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均衡飲食和運動,但實際上,仍然過着營養不足甚至過量的生活。WHO也呼籲,在這個階段,因爲不良飲食習慣而引起的健康狀況纔是最需要人們重視的問題,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在症狀變得明顯和不可逆轉之前,都應該以改變生活習慣、邁向健康爲目標。

第六十年:50至60年50歲開始,人類的肌肉量開始逐漸穩定下降,這個老化過程稱之爲肌肉減少症(也稱爲肌少症),此時期消耗的營養素會少於所需,身體缺乏活力,因此這個階段建議保持健康、高蛋白的飲食習慣。但是,可能由於準備時間不足或是食慾不振,許多人會傾向於簡單飲食,無法吃進這段期間身體所需的營養。

第七個十年:60至70年邁入老年,由於食慾和飢餓感喪失,身體會變得脆弱,體重也不由自主地減輕。《NeuroImage》期刊研究指出,這個時候「飲食」還有另一項重要功能,那就是「社交體驗」。喪偶、獨居以及物資缺乏,加上其他生理因素如咀嚼困難和其他疾病,都會導致老人無法安心、放心地享用食物。在此階段,若能在專家的指導下持續攝取優質營養,才能過着有品質高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