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中新網泉州11月27日電 (吳冠標)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週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這面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喜牆”總是能吸引遊客的注意。

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品嚐閩南古早味美食,還可以與手藝人一起親手製作僑鄉手工面線傳統美食。

傳統工藝人在戶外製作、晾曬手工面線。 吳冠標 攝

在來旺良品堂創辦者洪一博看來,“古早味”是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能喚醒海外遊子們的鄉情。洪一博是家族手工面線的第五代傳人,也是石獅市伴手禮協會會長。從小就跟隨着父母學習面線製作工藝的他,也在食品商海摸爬滾打多年,並深知“古早味”手藝人的痛點所在。

“以閩南小吃爲例,產品大多流傳坊間,且收益微薄,難以形成產業化發展。”洪一博告訴記者,打造來旺良品堂的初衷就是集合優質的傳統美食手藝人,一起留住閩南“古早味”。

來到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研學學生們聆聽“五喜牆”的講解。 吳冠標 攝

目前,來旺良品堂不僅提供乾淨合規的食品車間,吸引手工藝人入駐,並免租一年。同時,通過“傳承+旅遊”的方式,將這些美食與閩南傳統文化結合,更好地對外宣傳

在這個過程中,洪一博走訪了海內外衆多城市,從中汲取傳承經驗。在一次交流中,他向一位同鄉華僑分享了自己帶來的美食,老華僑由此回憶起了家鄉味道

“那種感動的神情,我一直忘不了。”洪一博說,“古早味”不只是留給家鄉人,還要讓海外歸來的遊子依舊能體驗到最傳統的家鄉味。爲此,他不斷地思考、實踐、改進,一點一點地拼湊出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的雛形,並不斷填充,使之成爲一個集旅遊、研學、體驗、娛樂一體觀光工廠

剛建好的“閩南書屋”,書架由閩南古眠牀牀腳拼成。 吳冠標 攝

“以我們的‘閩南書屋’來說,也是突發奇想做成的。因爲許多閩南精緻的木雕古眠牀因蟲蛀而腐蝕,我非常的痛心。所以將這些木雕牀的牀腳收購、拼接起來,做成一排大書架。這樣既保留了古眠牀的一些雕刻工藝,也讓它們有了新的用途。”洪一博笑道,接下來,這個書架將擺滿與閩南文化相關的書籍供人借閱。

隨着相關設施的逐步完善,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孩子們慕名而來。晉江市華泰實驗小學教師李紅兒表示,孩子們來這裡研學,不僅可以更深入地瞭解閩南傳統文化,更有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對閩南文化的興趣助力“古早味”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