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需協力啃下脫碳“硬骨頭”

當下,越來越多汽車行業內外緣分皆因“碳”牽。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之下,無論是汽車產業內部上下游的聯動減碳,還是跨行業、跨領域之間的協同脫碳都已成常態。不過,產業內外實現協力脫碳仍然任重而道遠。

對於汽車產業來說,踐行“雙碳”承諾絕不能孤軍奮戰。從減碳脫碳的技術創新,從原材料採購到產品報廢,從生產製造到使用環節,圍繞汽車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週期實現減碳脫碳,離不開汽車、能源交通等各個領域的通力配合。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汽車產業脫碳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必須要實現產業上下游、產業內外的高效聯動。如果單靠汽車行業,整個交通領域是無法實現碳中和目標的。

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供應商以及跨界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於是越來越多突破傳統模式的跨界深度合作應運而生。以脫碳爲由,汽車、科技、能源、交通等領域都在打破固有的邊界,以汽車爲核心,逐漸形成一個“脫碳共同體”。

日前,寶馬宣佈了其在全產業鏈減碳脫碳的具體目標:到2030年寶馬單車全生命週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1/3。其中,對供應鏈環節、生產環節、車輛使用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減排指標。在此之前,寶馬與國網電動已展開戰略合作,佈局國內充電領域,試圖爲中國用戶提供更便捷、更綠色、更高效的充電服務。

事實上,這並不是寶馬一家企業的行爲。戴姆勒大衆沃爾沃等衆多跨國車企都在全產業鏈上下游合力減碳脫碳上有所行動,對相關的採購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等都有着嚴苛的減碳脫碳約束

不可否認,發展新能源汽車被視爲汽車產業達成“雙碳”目標最核心的路徑。但是,這需要能源、環境、經濟、產業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等各領域參與主體形成廣泛共識,由政府、供給市場、消費市場智囊團共同推動,形成以消費市場爲核心,升級既有協同機制、政府明確發展績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企業協同提升車輛技術水平、降低全生命週期成本、提供充足能源供應和便利可持續能源補給,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

汽車產業協同脫碳在業內外達成共識的背後,也意味着實現脫碳目標壓力“山大”。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付炳鋒呼籲,汽車行業的碳達峰過程非常複雜,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責任和壓力都很大,而當前碳達峰邊界和前提條件還很模糊,過急表態並不合適。他提出,應適當爲汽車行業“減壓”,希望業界給汽車行業留點空間。

的確,汽車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還有很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解決和麪對。正如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總裁鄒驥所指出的,商用車零排放成本相對高昂、技術路線尚存爭議;全面電動化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全球性資源爭奪等問題,都是中國汽車產業必須關注的。

此外,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現行及未來的相關汽車行業政策如何與減碳脫碳的目標有效銜接和掛鉤,對汽車行業來說又是一個新課題。比如,“雙碳”目標下的政策調整和協同,將決定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以及減碳脫碳的效果和效率。比如,現行的“雙積分”政策如何與未來碳交易市場銜接,“雙積分+碳交易”的模式能否將“雙積分”有效轉化爲碳交易機制,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比如,下一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財稅激勵政策將如何遵循投入產出總體平衡、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並重、獎勵政策與約束手段並用、分步實施科學有序等基本原則,發揮財稅政策對產業的引導作用和正向調節效應……這一系列問題,都將成爲汽車產業在協力脫碳過程中的必答題王璞 《 中國汽車報 》(2021-06-07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