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民辦高中該不該開設高價借讀班?

(原標題評論民辦高中該不該開設高價借讀班?)

位於江蘇淮安開區北京師範大學淮安學校剛剛成立一年,是一所按照公辦高中收費標準運行的民辦非營利性學校。今年9月初,該校迎來了新一屆高一學生

按照招生計劃,學校應該有300名高一新生,並實行小班化精品化教學導師制管理。但入學後,有高一學生家長反映,他們得知學校還將另行招收40名高中借讀生,借讀生還需交3年18萬的“委培費”。

這批另外招收的借讀生立即引起家長們的不滿。

他們爲何能到學校借讀?入學後,小班化教學的師資力量能否跟得上?這些疑問成爲家長們集體反對借讀生的理由

對此,該校李校長迴應稱,學校充分理解家長的訴求,但很多借讀生實際上是在當地投資客商子女。當地政府爲了招商引資,想用“借讀生”的方式解決部分投資商子女的上學問題

按照目前的中考錄取規定,已納入統招的民辦高中,是不允許再另外開辦借讀班。而無論以何種名義舉辦,所謂的借讀班都擺脫不了特權班的嫌疑。

如果這能行得通,那每所民辦高中都可以在計劃外,設立委託借讀班,並開出高價借讀費。既不受中考錄取規定約束,還不受高中收費標準約束。

但從規範高中招生,及推進教育公平出發,這種高價借讀班不應存在。

這所民辦高中開設借讀班的理由,主要有三點:一是該學校雖然是民辦,但屬於非營利性機構,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幫助解決政府難題也正常;二是學校所在區域,有很多投資商,他們的子女有求學訴求;三是借讀班單獨編班,並不影響整體教學,也不會侵犯其他學生的權利

這三點理由能站得住腳嗎?

作爲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非營利學校,恰恰應該面向公衆服務。如果學校有條件推出借讀班,那應該把更多學位開放給公衆,而非留下來給部分特殊羣體。當地有招商的現實需求,也應該給投資商子女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卻不能採取給予特權、繞過中考的方式。

按照這種借讀模式,只要投資商願意出借讀費,不管孩子考得怎樣,都可入學,那還要中考錄取分數線幹什麼呢?此外,有人來借讀,且有能力並願意出高價,這可讓辦學校獲得更多收入,何樂不爲?

但拋開非營利屬性不說,即便營利性民辦學校有自主招生的權力,在招生時,也應遵守招生規則

我國民辦高中並沒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權,而是納入統一中考錄取體系內,且民辦學校也有錄取分數和規模的限制。對於普通學生家庭強調中考規則,而對於特殊羣體則拿出“自主招生”的說辭,這是違規的。

簡單來說,要麼納入統一中考體系,並執行相同規定,要麼都實行自主招生。

對於投資商子女入學問題,與其它家庭子女入學一樣,要進好學校,關鍵還是要靠孩子的考分。不管考分就可進入當地好學校,這不應該被允許。

也許在地方政府看來,進公辦高中借讀肯定會遭到家長和社會公衆反對,反而進民辦學校借讀,質疑聲可能會少一些。但這仍舊是違規操作,當地教育部門也承認這一點,就不應該有尋找平衡點的考慮。

高中借讀按政策規定,是允許的。但是,部分基於家庭原因的借讀仍是特殊情況,不應是特權需求。承諾讓投資商的子女都能上好學校,以此來吸引投資,從教育公平角度,是行不通的,也是難以找到平衡的。

最佳的平衡點是,辦好當地的所有學校,給所有受教育者平等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對規範高中招生、辦學,並不嚴肅。有的公辦、民辦高中大張旗鼓招擇校生、借讀生,這都與利益有關。一方面是藉此獲得大筆收入,另一方面是解決部分特權階層的子女求學問題,以至於很多人對擇校、借讀亂象見怪不怪。

從這一角度說,淮安這所高中的行爲受到家長們反對,倒是件好事,恰恰促進了學校規範招生與辦學。

熊丙奇,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