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vs羊奶vs豆漿,哪個才適合中國人
除了傳統的牛奶、豆漿外,現在還多了一種選擇,那就是近年炒得很熱的羊奶。
各類宣傳廣告中,羊奶似乎變得無所不能,營養價值被宣傳得很高。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就是大問題了:我們到底該喝哪種呢?是傳統的豆漿、最主流的牛奶,還是小衆的羊奶?
對比主要營養成分,羊奶似乎略勝一籌
先別急着下單!光從這幾項主要成分上看,羊奶的各項指標似乎都表現不錯。然而,這就代表羊奶更好了嗎?
到底牛奶、羊奶、豆漿,哪種更適合大衆的日常飲用呢?
牛奶vs羊奶,誰更營養
雖然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含量上看,羊奶比牛奶略勝一籌,但是,很遺憾,這只是一點細微的區別。
如果要較真地算起來,羊奶中的某些營養素,比如葉酸和胡蘿蔔素,含量要比牛奶低些。而羊奶中的脂肪含量和熱量,又比牛奶高一些。
綜合來看,羊奶的營養價值和牛奶其實差距甚微,並無絕對優勢。
至於廣告宣傳的“喝羊奶不容易過敏、不容易拉肚子”的好處,則有誇大其詞之嫌。
2014年9月17日,浙江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兩隻小狒狒競相搶喝飼養員手中的牛奶
誠然,羊奶的確適合一部分對牛奶過敏的人。羊奶的一大用途,就是加工製成嬰幼兒羊奶粉,供給那些無法母乳餵養、又對牛奶過敏的小寶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羊奶粉並非過敏寶寶的唯一選擇,他們還可以喝水解蛋白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而且,牛奶和羊奶所含的蛋白具有顯著的同源性,很多對牛奶過敏的人同時也對羊奶過敏。
亞洲人嬰幼兒時期能夠毫無障礙地消化乳糖,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大部分人漸漸地就失去了這個能力。因此,不少人在喝了太多牛奶之後,就容易上吐下瀉。
而其實羊奶裡的乳糖比牛奶少不了多少,乳糖不耐受的人,可能還是不能敞開肚子喝。
羊奶爲什麼這麼貴
問題就來了,既然羊奶的營養價值沒有絕對優勢,那它憑什麼還賣這麼貴呢?
答案很簡單,成本太高了。羊奶的生產本身就不容易:良種奶羊數量少、泌乳期短、飼養分散,而且擠奶的時候不太配合,因此羊奶的產量一直比較低。
人類對奶類的渴望是毫無止境的,曾經有勇者試過去擠母豬奶喝,不過母豬的性格很剛烈,這條路行不通。與之相比,奶牛性格溫順、產奶量又大,尤其適合大規模飼養。
2017年7月23日,西安,城中村的村民在郊外放羊,並餵羊吃桃子
除了產奶成本高之外,羊奶的加工也很困難。液態奶常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但羊奶偏偏不耐熱。一旦加熱,羊奶容易產生沉澱,嚴重影響成品的品質和口感。
正因如此,市面上的液體羊奶非常少,大部分的羊奶最後都加工成了羊奶粉。
另外,羊奶本身帶有比較重的羶味,很多人喝不慣。雖然現在已經研發出了羊奶去羶技術,但平白無故多了一道工序,可能會讓羊奶本來就高的價格更上一層樓。
牛奶vs豆漿,補鈣優先
豆漿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飲料,含有優質的蛋白,走的卻是和高端的羊奶截然不同的親民路線。不過,實惠的豆漿並非人見人愛,一直以來,都流傳着“喝了豆漿會內分泌失調”、“豆漿殺精”的傳聞。
當然,這些都只是謠傳。
豆漿含有的大豆異黃酮,不會導致人的雌激素水平失衡,更不會影響人的性徵和生殖能力。其實大豆類食品都含有這種植物激素,明明大家都已經安全地吃了那麼久的豆腐了,爲什麼還要懷疑豆漿有問題呢?
和牛奶相比,豆漿的飽和脂肪含量要低得多,相對比較健康;同時它不含乳糖,所以喝再多也不會因爲乳糖不耐受而拉肚子。
2019年6月13日,上海。豆漿是中國人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豆漿也是有缺點的。
生豆漿中可能含有很多雜菌,因此豆漿一定要煮熟才能喝。但是,生豆漿中含有皁素,所以加熱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泡泡,讓人誤以爲豆漿已經煮沸煮熟了,這樣引發的生豆漿中毒事件不在少數。
另外,最重要的是,豆漿的鈣含量太低了,所以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取代牛奶。
中國居民長期鈣攝入不足,因此,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個成人每天應該攝入300克的奶類,這樣有利於兒童少年生長髮育、可以促進成人骨健康。
2015年10月21日,一家牛奶企業附近的巨型奶牛雕像
而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奶類及其製品的攝入量爲24.7g,與2002年相比,沒有明顯增加。
2019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等發起的調查則顯示,只有19.5%的人喝夠了300克的量。
所以,大部分人都還沒喝夠足量的奶,這纔是當務之急。從營養和經濟的角度考慮,我們還是建議你首選牛奶,在保證每天300克奶類的基礎上,再喝豆漿當然沒問題啦~
[1] Balthazar, C. F., Pimentel, T. C., Ferrão, L. L., Almada, C. N., Santillo, A., Albenzio, M., Mollakhalili, N., Mortazavian, A. M., Nascimento, J. S., Silva, M. C., Freitas, M. Q., Sant’Ana, A. S., Granato, D., & Cruz, A. G. (2017). Sheep Milk: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ce for Functional Food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6(2), 247–262.
[2] Järvinen, K. M., & Chatchatee, P. (2009). Mammalian milk allergy: Clinical suspicion, cross-reactivities and diagnosis.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9(3), 251–258.
[3] 修訂專家委員會. (2016).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4] 楊月欣. (2020). 專家解讀|新版膳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