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娟藝結古玉 提升中國結與玉的美感層次

馬秀娟藝結古玉作品,《圓滿如意》。圖片提供天真

馬秀娟藝結古玉作品,《珠圓玲瓏》。圖片提供天真軒

浸淫「藝結古玉」逾二十五年,馬秀娟可以說是「藝結古玉」的原創者。

禮記上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的狂熱不單是玉的貴重,更多是源於玉的品格。在經過數千年中華文化底蘊的薰陶,讓玉慢慢融入日常生活的領域,除一般功能性器皿外,不少是拿來製作成首飾佩戴,包括運用人物、走獸、及花鳥等形態,部分會再融合吉祥文字、圖騰,構成「一句吉語一幅圖」的美學表現形式。而後再進展到將變化多端而富傳統文化的中國結與玉美感進行結合,讓玉的呈現達到藝術的層次。

一般來說,玉的飾品是以玉爲主,結爲輔,但在經過時代的演化及各流派設計師不斷的突破與創新,讓中國結與玉的組合產生多樣性及可塑性,並開始跳脫傳統。其中「藝結古玉」更是充滿創意及特色的流派。

玉結創作 件件獨一無二

馬秀娟,浸淫「藝結古玉」逾二十五年,也可以說是「藝結古玉」的原創者。馬秀娟說,當初將古玉與中國結融合純粹只是個人愛好,早期她是用串珠琥珀銀飾組合,雖不像現在的作品大開大合,但在當時是很特別的創作飾品,也受邀在輔仁大學展覽,頗受好評。 這樣的際遇讓馬秀娟對發展「藝結古玉」產生莫大興趣,她認爲這樣的藝術品應該可以創造新的玉結領域。因此,馬秀娟開始深入研究如何將中國結利用打膠方式來創造各種玉結的型態,並透過各種管道去「淘」古玉,造型愈是稀奇、特別的古玉她愈愛蒐集。

馬秀娟說,她對中國結軟弱個性的呈現方式總覺得無力感,無法傳達出玉的高亮品節,於是她利用三秒膠快乾的特性將結繩打上濃膠,變成類似鋼絲的效果。馬秀娟表示,她每每是看到古玉樣式後纔會開始構思造型,所以有些古玉可以穿洞綁上,有些古玉買來時即無孔可穿,如果刻意穿孔反而會破壞古玉的美觀

因此,要利用打膠後的硬結搭配軟結來編織出裝進古玉的「框」,造成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結古玉」。當詢問她一年設計出多少件作品時,馬秀娟笑着說,進入「藝結古玉」的成熟期後,往往爲搭配古玉造型須做出複雜的打膠硬結,因爲難度變高,上膠後只能用雙手固定成型,在硬結成型前不僅上半身不能動,手指上更會因黏上三秒膠導致皮膚受傷,更麻煩的是長久下來造成頸椎僵直,往往一件作品問市後,要休息幾周時間才能再創作,致使年創造量不到三十件。但她對「藝結古玉」的熱愛卻始終不渝。

巧意天成 設計簡約有禪意

天真軒老闆林家富指出,馬秀娟的「藝結古玉」流派在世界是首創且唯一的,尤其近幾年的設計走向簡約、古樸、且充滿「禪」意。他認爲這樣的項鍊飾品完全跳脫傳統的刻板印象,尤其是每種古玉搭配的藝結設計款極具古風,卻又不失現代感,無論搭配中、西服飾都能美感天成。林家富認爲,古玉的圖形及款式變化多端,傳統設計多用串珠方式而少用編織,而馬秀娟的設計大部分用結來編織,更特別的是她可以同時用二塊或三塊以上的古玉來設計,讓原本就立體的藝結古玉更有層次感,即便是較難設計的圓型古玉也可以渾然一體。

問馬秀娟近來設計「藝結古玉」的走向?她微微搖頭說,「我的設計常常憑藉當下靈光一閃的感覺,偶爾也會有無法突破的感覺。」所以她近期朝向將作品產生立體感,強化古玉與繩結色彩的搭配,而在項圈的繩結部分也開始加厚,讓作品更顯古樸。

由於「藝結古玉」是馬秀娟的興趣,在沒有商業壓力下讓她的作品更具靈性及創意,除了受邀展覽外,作品並未於市場上銷售,也沒有設櫃或代理。只是馬秀娟有些古玉選自天真軒,故在老闆林家富的請託下,馬秀娟幫天真軒設計幾款「藝結古玉」項鍊,也是唯一公開陳列作品的地方。想親眼看看馬秀娟巧意天成的「藝結古玉」作品,恐怕只能跑一趟位於寧波西街8巷底的天真軒纔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