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答卷》李光潔潘斌龍演繹兩代人民"公僕"

大型電視主題節目別克時間的答卷》每週五晚在東方衛視持續熱播時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節目用八場見人、見事、見情的沉浸式精神之旅,呈現百年奮鬥歷程中的英雄故事,勾畫出共產黨人的精神圖譜

6月25日(本週五)晚21:35,第四章“公僕”將在東方衛視播出。本期節目中,節目製片人總導演陳辰以穿插講述、互動訪談的形式穿針引線演員李光潔飾演的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潘斌龍飾演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支書毛相林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遙相呼應。

三害,解饑荒。爲人民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焦裕祿,用自己的一生交出了答卷。在這份答卷中,毛相林找到了方向、堅定了信念、鼓起了勇氣,帶領着村民們在峭壁環繞的窮坑深山中,修出了一條“天路”。在時空的兩端,是兩代爲人民謀出路、爲人民謀發展的共產黨人對於公僕精神的不懈解讀。

跨時空多維度,細膩還原公僕本色

爲了拯救一片貧瘠的土地、爲了讓老百姓們活下去,焦裕祿書記帶領着蘭考人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卻也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那片土地。“公僕”向我們展示了焦裕祿治理蘭考背後的故事,講述了焦裕祿同志是如何成爲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幟,又是如何成爲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啓示錄

節目邀請國家一級作家、電視劇《焦裕祿》的編劇何香久講述了焦裕祿書記初入蘭考時的故事。1962年,風沙內澇鹽鹼等嚴重的自然災害讓糧食產量降到了歷史最低。逃難的災民給焦書記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震撼。他決心帶領着蘭考的幹部羣衆,和大自然開啓一場前無古人的角逐。

可那時的焦裕祿卻早已到了肝癌晚期,那個經典的叉腰姿勢更是他忍受着劇烈的肝痛時形成的習慣。而焦書記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記掛着內澇治理、牽掛着蘭考人民的故事,也在焦裕祿精神傳承人孔留根的講述與演員李光潔的演繹中被一一揭開。

“一定要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爲人民謀發展、謀幸福”,這樣的信念是推動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進的力量源泉。不同的時代,這份公僕精神跨越了時間的洪流,依舊延續着不變的傳承。

在本週五即將播出的節目“公僕”中,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支書毛相林在時空的另一端發出了吶喊:“生活在這樣一個窮坑深山裡,我要帶着大家衝出去。”七年的時間,付出了六條鮮活的生命,在懸崖上修通了八公里的天路。演員潘斌龍生動地演繹了毛相林下定決心帶領着村民們用血肉之軀、用只要不死就一定要把路修下去的決絕,在懸崖峭壁之上開鑿出一條通往外界的“天路”的故事。

早已年過花甲的毛相林以及下莊村村民們被邀請到節目演播廳,共同回憶當年修路時的艱辛往事,分享如今村裡做起了農家樂、發展旅遊業,並開始學習直播帶貨的幸福生活。《萬州日報》記者長青作爲當年第一位進下莊村採訪的記者,更是提供了不少真實的影像資料。一同帶領觀衆重回歷史現場,感悟毛相林口中那份“合格的黨員就是先國家、後社會、再自己”的公僕精神。

跨界藝術手法交相輝映,帶領觀衆重溫動人時刻

從人民好乾部焦裕祿書記,到當代“愚公”毛相林支書。“公僕”通過演員李光潔和潘斌龍的精彩演繹,用影視化還原進行了沉浸式的故事講述。更是採用人物互動訪談、跨時空對話、虛實場景結合穿插、裸眼3D實景等多種藝術手法相結合的形式,浪漫而富有美感地展現公僕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之間的傳承。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而這個奇蹟,離不開每一個爲之奮鬥、爲之奉獻一生的“人民公僕”。

本期節目將帶領觀衆重回歷史現場,切身感悟中國共產黨人永遠做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樑的不朽精神與偉大情懷

今晚21:35,讓我們一起細細感受焦裕祿和毛相林這兩位來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卻同樣身處基層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一生所詮釋的公僕精神。

(責編: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