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的反思與企業責任

傅延文

勞動價值反應個人產值責任物價水準的精算結果外,但最重要還是企業主的思維

臺灣有不少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很樂意照顧員工,把員工視爲家人,並相信有快樂的員工自然有滿意的顧客。亦即把員工視爲企業的主體。而這些企業,他們提供了完整的員工協助方案,除了合理薪資和勞動條件外,員工亦享有免費且具保密性法律服務家庭照顧、財務規劃住宅協助、健康管理職涯發展與規劃的諮詢實質上之協助。使得勞動的價值不單單只是薪資單上數字。例如,勞委會所提供的:勞委會員工協助方案推動手冊、勞委會員工協助方案論壇實例。即有很詳細的解說員工協助方案及實際案例

但很遺憾的,也有許多臺灣業主們,常以己身利益優先,壓榨勞工,只把勞工當成工具,而非以人爲目的。不願投資於訓練與傳承以及人性管理的改進,吝嗇於鼓勵與讚賞,數落年輕人能力不好、態度不好,壓低起薪,甚至以實習爲名義,不予支薪,卻不反問,這樣公平嗎?只要有勞動,企業主受有利益,就應當給予相對的報酬。企業是以營利目標,任何一個產品與服務都有其價格,因此,企業顯然沒有任何可以不給予報酬的理由。同時,有些更惡劣的業主會與其他業者聯手貶低勞動價值,此舉日漸侵蝕勞僱間信任基礎。

由於這些「慣老闆」們,使得許多年輕人能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薪資成長有限、勞僱間的信任基礎薄弱,只好騎驢找馬,反而耗費大半青春公職考試和找工作,使得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淪於窮忙族,當然,筆者也是。貸款美國唸書,日後回臺灣大概還要花個十年來慢慢償還,如果大環境還是沒改善,屆時可預見到也是窮忙一族的生活。

然而,臺灣逐漸缺乏民族向心力,最終受害的還是臺灣自己。因此,政府應當致力於凝聚民心,重建信任感,並淘汰這些慣老闆們,健全勞僱關係,讓更多優秀的企業主們全心爲臺灣的產業出口方向,而勞工們也能無後顧之憂的爲企業奉獻,重新找回臺灣的核心價值。

作者傅延文,美國留學生,曾任中正大學哲學所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執行秘書。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