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豐/慈禧太后如何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藍弋豐/專欄作家。

義和團、八國聯軍故事,國人大多從歷史課本中知之甚詳,只不過,你是否曾經懷疑過:慈禧不只放任義和團殘殺洋人,還下令派兵攻打使館區,對歐美來說,這是嚴重超出底線,絕對不可原諒的野蠻行爲,爲何事後慈禧不僅能保住性命,沒有成爲戰犯遭到審判,甚至還能保住政權呢?

先且賣個關子,時間倒退回宣戰之前。

日後我們對於慈禧竟然會想倚靠義和團向各國宣戰,多半歸因於她是個「沒知識的老太婆」,簡單的答案往往偏離事實,慈禧在晚清近代化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是站在近代化的一方。弈訢籌辦同文館引起守舊知識分子全面反對時,慈禧堅定支持同文館,日後滿清進行「庚子後新政」,改革規模遠大於百日維新,也是由慈禧主導。前期與後期慈禧都是站在西化的一方,唯獨戊戌政變後到八國聯軍之間的短短時間,慈禧站在反西方的一方。

慈禧的統治權力

這樣的變化看似怪異,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切都與慈禧的統治權力來源有關,慈禧奪權的起步是祺祥政變,整個政變過程即聯合了與英法聯軍和談的主和派勢力,打倒肅順爲首的反西方勢力,在與英法和解之後,英法反過來幫助滿清,提供近代化武器與軍事協助,使得滿清能夠剿滅遍佈天下的民變,包括太平天國、捻亂、回變,慈禧非常明白西方的軍事力量強大,仰賴與西方之間的合作,共同消滅國內的動亂,達成了「同光中興」。

慈禧本來是和西方合作,以「清洋合」打下天下,當然很清楚洋人的厲害,爲何會搞到「清洋分家」,以至於竟然向八國宣戰而引起八國聯軍?這一切也是因爲統治正當性動搖引起的政治算計。

戊戌政變後,慈禧一直希望能將光緒帝廢位,但是當時列強大多還是君主國家,對君主的權益十分重視,不允許隨意廢立君主,慈禧在西方各國那邊碰了滿頭釘子,只能尋求從本土反洋勢力來維繫統治正當性,於是整個思維逆轉,最終任命極度仇洋載漪掌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讓也是極度仇洋的軍機大臣剛毅代表朝廷率領義和團進京,而其他軍機大臣在過程中保持沉默,事態也就一路往向宣戰發展。

義和團信仰堅定

慈禧真的笨到以爲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恐怕不至於,但是,當時受限於運輸技術,聯軍其實只能派出相當有限的兵力,事實上打進北京的聯軍僅有一萬六千人,攜帶的槍枝彈藥有限,鐵路破壞更造成進軍的障礙,不得不拋下許多重型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義和團雖然不能刀槍不入,但是如果數以十萬計的義和團都能信仰堅定,相信自己刀槍不入,像殭屍一樣不斷往槍口衝鋒,那麼聯軍很快就會耗盡彈藥而覆沒。

可惜人類畢竟不是殭屍,義和團只有一開始有人會衝上前送死,很快就知道沒有刀槍不入這種事,很快聯軍一開槍就鳥獸散,連圍攻使館區也攻不進去,反倒是「掠百姓無算」,清軍全面潰敗,慈禧只能倉皇出逃,八國聯軍救援危在旦夕的使館區成功,恨死了用難以想像酷刑如挖出器官等方式殘殺洋人的義和團,更恨縱容義和團的慈禧,大軍尾隨一路追殺。

從正名變拳匪

這時就回到了一開始的老問題,慈禧怎麼從這種絕境中逃出生天的?

逃亡第五天,慈禧以光緒皇帝名義頒佈《罪己詔》,光是一張廢紙當然不能起什麼作用,但這是一個表態,罪己詔中,義和團已經「正名」爲「拳匪」。

其次,在戰爭過程中,儘管清軍與義和團一同圍攻使館,主導的領頭軍機大臣榮祿,卻是腦袋清楚,心知洋人豈可得罪,過程中一直想辦法保護討好洋人,並確保洋人知情,慈禧竟然也就大言不慚的在罪己詔中把這些事蹟都納爲己有,宣稱自己並不仇洋,是下面的大臣受到拳匪蠱惑。

榮祿的保護討好洋人行徑,使得他本來也被列入戰犯名單,卻得以除名,另一方面,以李鴻章爲首,地方大臣在八國聯軍時發動東南互保」,其中尤其是山東袁世凱,明明離北京不遠,卻絕不出兵與聯軍交戰,還加強剿滅境內義和團給聯軍看,這些友洋勢力,以實際行動得到洋人的信任,如今慈禧才得以命令榮祿、李鴻章,前往主持與聯軍的議和。

談判還沒開始,聯軍先提出了戰犯名單,洋洋灑灑176人,其中包括皇親國戚與5名軍機大臣中的3個,慈禧戰前倚重他們來打壓友洋大臣,如今,慈禧心知肚明,若要保命,基本條件就是把這些人的人頭全數送上,洋人才有可能消氣。

名單之中,有人已經先行自盡,翰林院大學士徐桐,在北京城破當日,認爲以首輔之尊必須殉國,慷慨就死,徐桐支持義和團雖然糊塗,但願意率先負起責任自盡,也得到了最後的尊敬,但是,同在名單中,他最鍾愛的第三子徐承煜,卻想苟且偷生,當然沒能成功,被日本人逮到,與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啓秀一同處斬。

在《老殘遊記》中被影射爲酷吏代表,實際上在山東引發義和團爆增的毓賢,山東巡撫解職後,改任山西巡撫,在山西率領義和團大屠殺洋人,導致山西洋人死難竟然高達全國半數,是洋人恨透了的對象,毓賢自認對慈禧忠心耿耿,但是現在慈禧要借他的項上人頭,才能平息洋人怒氣,於是,發配邊疆後立即正法

一起逃亡的下場是?

軍機大臣吏部尚書剛毅,不像啓秀直接給聯軍逮到,而是跟着慈禧一起逃亡,但他心知自己最終的下場,逃亡過程中,他患了痢疾,不調養治療,還乾脆瘋狂吃甘肅盛產的白蘭瓜,越吃越拉肚子,最後就這樣死了;而另一位軍機大臣,刑部尚書趙叔翹,在事發前曾受命考察義和團,自認爲很會當官的趙叔翹,給了模棱兩可的建議,自以爲能逃過一劫,現在卻被聯軍認爲他沒有堅持立場導致義和團入京,與剛毅同罪,當然洋人說了算,死沒得商量,剛毅死後三天,趙叔翹遭賜自盡。

即使如此,當李鴻章來到北京,還是被聯軍統帥瓦德西晾在一旁,幹了殘殺洋人攻打使館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別以爲可善罷甘休,不過,瓦德西明白,以洋人的實力雖然能打勝仗,但要瓜分吞併統治滿清領土,實在是不可能,冷凍了三個月給足排頭以後,終於和李鴻章開始談判。

要保住國家主權

李鴻章手上全無談判籌碼,他的底線,就是保住國家主權不被瓜分,以及慈禧的性命和統治權,在艱辛的談判過程之後,李鴻章因操勞過度一命嗚呼,但到底李鴻章如何奇蹟似的竟然能讓洋人放下對慈禧的仇恨,沒有要慈禧的性命,還繼續承認她的統治呢?

最終條件都寫在《辛丑和約》之中,第一款、第三款就是要爲遇難的德國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以皇家代表前往德國、日本致歉致悼,並在克林德遇難處,以及義和團挖掘傳教士墳墓處立碑,所謂沒有道歉就沒有原諒。第二款就是要懲治戰犯,除了端王載漪與輔國公載瀾爲了王室面子,得以用發配邊疆來免除一死以外,其他都得死,不是賜自盡就是立即正法,不只追究中央官吏,還追究到地方與人民,支援義和團的地方官員都要懲罰,而發生義和團的地區,懲罰停止科舉5年。第十款規定禁止仇洋團體,若地方官員沒有鎮壓仇洋團體需革職永不錄用,確保毓賢放任義和團的狀況不會再發生。

第五款禁運軍火兩年,第八款要求削除進軍首都路線上所有防禦砲臺,第七款、第九款要求使館以及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由各國駐軍,附文中再規定天津租借20公里內不許駐紮中國軍隊。這些條款確保之後滿清無法再發動攻擊使館區的這類行爲。

第六款規定賠款四億五千萬兩。此外,過去與滿清爭執許久的一些問題也一併解決,第十一款要求重新議定通商事宜,第十二款要求滿清跟隨國際外交禮節。

在簽訂《辛丑和約》後,聯軍滿意的離開了,慈禧保住一命,甚至竟然奇蹟似的保住政權,但是,她還回不了家,因爲依照條約,家門口都是外國駐軍,還不得駐紮自己的軍隊,那豈不是隨時翻臉就把老太后像捉小雞一樣的給抓了?不過條約都寫明瞭,也不可能更改,該怎麼辦?慈禧太后最後仰賴的,還是親洋人、殺義和團的東南互保成員袁世凱。

沒有道歉就沒有原諒

當時滿清尚未有警察制度,袁世凱於是乾脆引進警察,天津不能駐軍,但是有警察總不爲過吧,這也是學洋人的規矩啊,聯軍也只好接受了,天津因此成爲中國警察制度之始,5年後更推廣到全國。靠着3000警力,袁世凱順利從聯軍手上接收聯軍交還的天津,國門有人看守,這下慈禧太后總算可以安心回家了。

慈禧經過義和團、八國聯軍,竟然還能保住性命,更保住政權,可說是奇蹟,她最該感謝的,是不聽號令,自行友洋,甚至東南互保的親洋大臣們,沒有他們,慈禧只有成爲戰犯遭處決一途,連談判的機會都沒有。

慈禧的故事也向我們示範:罪己是起手式,並需爲所造成的傷害以最高規格鄭重致歉,「沒有道歉就沒有原諒」,道完歉,還得拿出戰犯的人頭跟賠款,並用實際行動保證永不再犯,這些「道歉的常識」,如果能「做好做滿」,即使犯下對方難以原諒的錯誤,打仗還一敗塗地毫無籌碼,仍有機會挽回。但若反其道而行,那麼和解恐怕就很困難了。

熱門點閱》►蔡柯會圖窮匕見 綠白合作破局時►柯蔡會前的橄欖枝

►看更多【藍弋豐】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