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掩埋場活化沒發揮效益 立委喊刪環署3億預算

立院審查環保署108年預算。(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立院今(19日)審查環保署108年總預算,立委不滿批評環署幾年前開始推動的「垃圾掩埋場活化計劃」,到現在只活化了2處,有34處則是停用及未使用,完全沒有發揮既定功能,喊出刪除3億元預算及凍結1.5億元。

立委黃秀芳指出,臺灣垃圾掩埋場容量瀕臨上限,多數焚化爐營運廠齡偏高,至今年6月底67處的全臺營運中垃圾掩埋場容量平均只剩11.2%,其中13處掩埋場已飽和而無剩餘容量,且焚化底渣利用率有限,恐加重垃圾掩埋場容量負擔,而環署說要活化掩埋場的計劃,也沒發揮效益

黃秀芳說明,近5年來,24座焚化爐不僅場齡偏高,停爐次數也漸增,可焚化處理量減少,垃圾分類回收也沒有確實等狀況,導致焚化廠的實際熱值高於設計值,降低可用焚化處理量,因此環署編列的15.7億的「垃圾全分類零廢棄及廢棄物緊急應變計劃」,應凍結十分之一預算,並把3億元經費刪了,等環署向立院好好說明後才能動支

由於過去沒有焚化爐時,臺灣垃圾處理大部分以掩埋進行,但也因此導致各類垃圾都被埋進土裡,環保署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說,因此從2016年開始推動「以城市礦山概念建構具天然災害應變廢棄物處理能量設施計劃」,預計到2021年,將投入10.8億元,就是希望至少能活化6座垃圾掩埋場,騰空60萬立方公尺空間,並由中央控留40%,作爲天然災害廢棄物處理使用,另外60%則由地方政府自行規劃使用。

李健育表示,目前第一階段已補助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新竹縣宜蘭縣等5縣市新臺幣4.34億元辦理掩埋場活化工作,其中高雄、嘉義及臺南已完成發包並開工施作中,高雄和嘉義預計明年3月前完工,新竹縣也正辦理工程規劃設計工作,宜蘭縣辦理納入預算程序行政作業,以上5縣市預計可活化掩埋場70萬立方公尺,明年則將持續辦理第二階段掩埋場活化工作,解決我國掩埋場掩埋容量日漸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