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農村資源市場化開發利用(專題深思)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貧困狀況將發生重大變化,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常態推進。當前,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亟須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爲此,可以加強對農村資源市場化開發利用,讓農村低收入羣體普遍受益。

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提高農村生產要素報酬。加快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有利於農村生產要素獲得應有報酬,讓農民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推進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統一規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暢通勞動力社會性流動渠道,保障城鄉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利。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產業是發展的基礎,產業興旺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前提。實現產業興旺,需要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引導和規範工商資本下鄉,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讓農民共享鄉村產業發展成果,有利於農民長效增收。爲此,需要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將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此外,還應制定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並加強統計覈算全面準確反映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價值。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有效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已經探索形成以勞動貢獻和土地份額等爲基礎的股份合作的產權和治理結構,促進農村要素有效開發利用,以要素收益保障村民福利和村集體公共支出。一些城郊村在集體土地開發利用中也形成了類似的產權和治理結構、福利保障和公共支出制度。把成功實踐經驗上升到制度層面,需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在完成清產覈資的基礎上,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高“三農”投資效益,健全利益共享機制,讓廣大農民受益。同時,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