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無人機成新式戰爭要角 國軍準備好了嗎?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近期高加索地區的雙「亞」戰爭亞塞拜然、亞美尼亞)雖然劃下句點,糾結數十年的領土主權爭議,終於在雙方混戰6個星期、成千上萬軍民死傷後,亞美尼亞政府的大內宣儘管吹噓得很用力,與軍隊面對戰爭洗禮兵敗如山倒的絕境相較,亞美尼亞人終於大夢初醒,不得不接受亞塞拜然與俄國的停火條件。

雙「亞」戰爭 無人機交鋒成焦點

不論是當局者迷,還是國際間的關注焦點偏差,但整場戰爭只有開戰初期受到了各國軍事單位的注意,也就是雙方使用無人機的交戰,似乎已成爲另一個新型態戰例的經典。根據「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2020年的整體軍力報告,亞塞拜然排名64/138、亞美尼亞則是排111/138,檢視這兩個軍事力量排名都不怎麼突出的國家部隊的武器裝備更談不上先進,照理說打起仗來應該不會有啥新鮮感,但怎麼會能夠吸引到全球如此高的關注度?原因就在於此戰役驗證了無人機大戰的開端,它讓傳統地面的武器系統貧於防護而居於絕對劣勢,驗證了「不對稱」作戰的理念。

▲雙「亞」戰爭初期,雙方都大量將無人機作戰的畫面公開在社羣網路上,成爲「無人機大戰」的新戰爭模式。(圖/亞塞拜然國防部)

儘管無人機推出之後,先前已經有許多使用的戰例,但規模、數量和作戰型態都未達到雙「亞」戰爭的程度,這也是加深各國開展無人機研發的決心。看着一開戰初期,雙方無人機你來我往地對敵方地面的防空系統、戰車、裝甲運兵車、陣地…進行直接打擊或引導砲兵與武裝直升機進行空襲,的確讓人見識到無人機在執行戰場監視、察打一體上的優異性能外,那種不畏「少子化」的拼戰作爲,更讓世界各國獲得更多的啓示;例如改裝老舊的An-2型雙翼機執行任務,也成功發揮舊裝備的剩餘價值。

「摸着石頭過河」的臺灣無人機發展

▲使用無人機的小國,其實是沒有實力短時間內製造、獲得和訓練出成熟操作手可以投入作戰的現實。(圖/美國空軍)

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現狀似乎還處在投石問路、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研製相關重要主件的技術更是貧弱,距離真正「察打一體」的目標仍然很遙遠;即便是即將購入的4架偵察型MQ-9B「海上衛士」(SeaGuardian)無人機,也只能在滯空偵察上提升效益,在戰場主動權上依舊無法掌握。而陸軍雖然已經捨棄「銳鳶」型戰術無人機的資源轉予海軍使用,本身專注於小型無人機的部署與運用,但「銳鳶」無人機隊(購制 32 架,扣除失事後剩餘26架)自從106年9月1日移交海軍後,也是慘不忍睹的情況,因爲將近2年的時間(截至108年6月底),領有合格證書的外部操作員(EP)人數卻僅10人。如果空軍強調「座艙比」(crew ratio),那無人機部隊所重視的就是合格的操作手數量,雖然他們的工作環境在地面導控站內;而如此失調的無人機「座艙比」(1:2.6;每人平均要操控2.6架無人機),要不是成爲地面的昂貴擺設品,難不成真把無人機當成電競遊戲,以爲操作手搖搖操縱桿就可以操控自如或擊中目標!這除了顯示出國軍在無人機操作手的培訓除了刻不容緩外,這一支新興部隊真的需要更多資源與高素質人力的投入,否則作戰效益除了更行低落外,光看那後勤養護費暴增,以後就演變成越來越沈重的負擔。

▲ 國內以「騰雲專案」爲名所研發的大型無人機,其實也是走得跌跌撞撞。(圖/黃竣民提供)

看看海軍司令部109年度於「後勤及通資業務」業務計劃中,「軍事單位裝備零附件購制及保修」的分支計劃,就「銳鳶系統委修」委制乙案,在「軍事裝備設施養護費」科目就編列2億600餘萬元;較108年度(9,900萬元)增編1億733萬元,增幅高達108%!一般來說無人飛行載具的優點應該是:避免人員傷亡、隱密性高、運用靈活、維護費用少…等等,想不到這機型的訓練架次不高,養護費用卻越編越高,似乎與無人機發展的目的不甚相同,或許其中有什麼難言之隱,但如果真踏上如此的惡性循環之路,終究不是在正面的發展路徑上!

▲引進MQ-9B「海上衛士」 型無人機,對於提升情報監視與目標獲得能力有助益,但後續如何在情資鏈結與分享的作業上完成建構則拭目以待。(圖/General Atomics)

新型態臺海戰爭:「無人」勝「有人」?

反觀目前中國在軍用與民用無人機的研製成果上,除了大幅領先臺灣外,更是全球市佔率數一數二高,軍規的「翼龍」與「彩虹家族系列產品除外銷中東、北非、東歐…等多個國家使用外,也都同時具備「察打一體」的功能,而解放軍近年在運用無人機戰術與技術層面均獲得很大的躍進,越來越多的機型推出與成軍,那種先前改裝大批舊型「殲-6」(J-6)戰機成爲無人機的需求也早已不復存在,未來無人機是否一躍成爲攻臺先鋒,着實考驗着臺灣在防制中國無人機在質與量的攻勢下,究竟還能保有多少有生戰力的嚴肅話題。

▲中國軍規的「彩虹」、「翼龍」系列無人機家族,已外銷多個國家並從中獲得實戰的經驗。(圖/新華社)

畢竟現在中、大型的戰術無人機在生產與補充的速度並不快,機上搭載的光電偵測系統與本身的發動機…等最關鍵的技術設備,基本上都還是從國外進口,這也就表示數量與後勤能量弱勢的一方,很快將會被輾壓。要知道使用無人機的小國,其實是沒有實力在短時間內製造、獲得和訓練出成熟操作手可以投入作戰的現實。而當飛彈與無人機將成爲臺海戰爭的開路先鋒時,我國在國防建軍的思維上,將來會是「無人」勝「有人」?

熱門點閱》

王志鵬潛艦國造開工 艱困纔剛開始

宋兆文共機擾臺成本高 防空飛彈應代勞

► 黃竣民/「潛艦國造」開工是築夢踏實 還是有夢最美?

► 王志鵬/勿吹噓「潛艦國造」已成爲「神兵利器」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