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中國要巧用鬥而不破哲學

最近,中日間「撞船」交涉、中美間關於「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黃海演習」的鬥爭國際問題不斷髮生。如何認識這些問題,可能與我們沒有正確地理解與運用「國際摩擦」有很大的關係

中日間的「撞船」是國際摩擦的一種表現形式。針對此事件日本中國兩國政府間展開了建交後最爲嚴重的「對峙」。這種摩擦最初表現爲一方爲官另一方爲民的兩者之間產生的摩擦,但卻導致爲國家間的摩擦。不難想像,隨着海洋權益越來越被重視,這種國際摩擦事件出現的數量可能會增加。

然而,這些國際摩擦絕大多數在解決的整個過程中是「鬥而不破」的。這種「不破」表現爲這樣幾種形式:一是以「對等」形式結束摩擦;二是達成妥協;三是承認某種「事實」的存在。

我們還應看到,絕大多數國際摩擦事件是人爲「製造」出來的,不是自然發生的。某些國家這樣做是有其潛在目的。日本製造「撞船」事件目的是想迫使中國接受其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這樣一個事實。同樣,南海地區某些國家也對在南海中國主權海域進行捕撈作業漁民施加種種阻撓,其目的也是向國際社會表明其對南海的某些海域擁有主權。

當前與中國相關的國際摩擦基本上對方主動挑起,我方(大陸被動應招。從「對方」的構成來看,這些國家中既有強國,也有弱國;既有大國,也有小國。某些國家不希望中國穩穩當當發展,某些國家試圖製造障礙來阻滯中國的發展或從中國手中奪佔利益。如何維護和拓展中國利益,是一個必須拿出對策措施戰略問題。

在運用國際摩擦時,可以遵循這樣幾條原則:一是國際摩擦的問題應是我進行國際鬥爭的一個重要砝碼;二是國際摩擦的問題不會釀成重大的軍事衝突;三是在國際摩擦的較量中要把握「度」,使之成爲鬥而不破的問題。四是選擇國際摩擦應在可引起相關國家關注的時機。只要把握了這樣幾點,國際摩擦將會產生預期效果。(摘自環球網2010-9-21,作者韓旭東爲(大陸)國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