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美鬥而不破 比誰更開放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新華社)

鄭永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過去曾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位,是長年致力於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的中國問題專家。

中美關係是當前最重要且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發展直接影響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中美正進入激烈競爭時期。鄭永年認爲,中美之間的競爭,並不是看誰更封閉,而是要看誰更開放,最後的贏家就是更開放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環球時報》登出鄭永年專訪文章,對於中國在和美國的鬥爭中,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和態度,使兩國關係處於「鬥而不破」的狀態?

鄭永年表示,他提出過「單邊開放」概念,很多人批評他,但是實際上中國正在進行單邊開放,當美國把中國企業趕走的時候,中國不僅沒有對等地把美國企業從中國領土上趕走,還鼓勵他們來。

他說,中國的現代化如果要再次被中斷,就是封閉,明朝在鄭和下西洋以後就閉關鎖國了,不過因爲國家大,它可以通過內循環來支撐很長時間,但最後也衰落了,因爲和人家脫鉤了,不知道外面世界怎麼發展的。

他直言,中國未來能不能成爲真正的大國,就看能不能繼續開放,在開放後肯定會有改革,至少不會落後。此外,開放政策下,中國也透過不同的東西制度競爭,產生新的制度,「開放是可以強國的」。

但他也強調,開放並不是毫無原則的開放,很多地方都是對等開放,諸如RCEP是對等的,中歐協定也是對等的,「但是有些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地方,美國和歐洲越封閉,我們就要越開放」。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最高領導層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概念,鄭永年指出,中美的科技、經濟、人文、社會、國防、軍事、地緣政治方方面面,甚至如前段時間東北缺電,及英國的油荒等,都和大變局有關係。

他說,中美關係實際上在非常深刻的變化,新冠疫情是另外一個因素,但即使沒有新冠疫情,中美關係也是會變。

鄭永年又指,中美關係實際上是美國內政的一個反映,是美國內政的延伸,美國自己的問題搞定了,中美關係就有穩定的基礎,如果拜登真的能穩定美國國內形勢,對中美關係是好的,「美國國內越亂,我們越要提防中美關係的迅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