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6個警訊 壯年男早了20年罹攝護腺癌
早了二十年!他47歲確診攝護腺癌。醫師呼籲,當出現「排尿症狀」應快就醫。(示意圖/Shutterstock)
不論幾歲,開始出現頻尿、解尿速度慢,不可輕忽攝護腺癌可能。一名47歲劉姓男子因排尿困難求診,初步發現攝護腺肥大,回診時抽血檢查,發現PSA指數過高,接受切片檢查後確診是攝護腺癌第二期,且格里森分數高達8分(4+4)。從統計來看,攝護腺癌主要與老化相關,好發於60至65歲以上男性,病人四十多歲就罹患攝護腺癌,與好發年齡相比,整整提早近二十年。
輔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孟霖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只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晚期纔有可能血尿。六成以上病人來診時已是攝護腺癌第三、四期,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即使發現解尿不順也繼續忍耐,或直到血尿才就診。
目前會建議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定期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PSA)。該劉姓病人僅47歲就確診,發病時間相對年輕,處置上也需考量未來是否有惡化風險。
他47歲就發現攝護腺癌,頻尿、難解尿都是可能徵兆,不可輕忽。(圖/今健康提供)
●攝護腺癌可用微創根除 術後1個月PSA降至谷底
張孟霖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治療方式包括攝護腺根除手術、放射線治療(電療)、積極追蹤。以往低風險或高齡病人可採取積極追蹤的方式,不一定會介入治療。然而病人確診時僅47歲,以國人平均壽命來看,未來壽命仍長達近30年,若只積極追蹤可能造成錯失治療機會。在與病人溝通後,決定接受手術進行攝護腺微創根除。
張孟霖醫師表示,這類微創手術相當精密,醫師會先戴上3D眼鏡,相機系統會跟隨醫生眼睛移動,醫師只需輕微移動頭頸即可移動鏡頭。且在手術過程中,會根據儀器壓力和張力帶來觸覺和感覺,方便醫師觀察手術視野。輔大醫院爲亞洲率先引進使用之院所。劉姓病人術後隔天就能正常進食,一週後移除尿管並正常控尿,兩週後就正常上班,癌症PSA指數也在一個月後降低谷底,小於0.008。
定期檢測並且留意排尿狀況,是預防攝護腺癌的關鍵。(圖/今健康提供)
●有排尿症狀應就醫 定期檢測預防攝護腺癌
男性若有排尿困難等泌尿道症狀,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由於小便不順、頻尿、尿急、夜尿,漏尿等症狀,除了較常見的攝護腺肥大,也可能與攝護腺癌有關,有相關因子或55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測以預防攝護腺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