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病人錯吃這個 癌細胞更狂

圖/Shutterstock 文/陳俊辰

攝護腺癌在臺灣男性10大癌發生率排第5名,它的特性跟其他癌症不一樣,它可以很溫和,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爲《攝護腺癌:男性的隱形殺手》寫序,就提到「很多攝護腺癌是進展緩慢的腫瘤,終其一生不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更不會死於攝護腺癌」;也可能變臉,向外擴張,侵入骨頭、肺、肝,引起劇烈疼痛甚至奪命。轉移和不轉移之間,很大的程度受飲食左右,吃得油膩膩最危險。

但爲何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對攝護腺癌有興奮劑般的效果?20年來始終疑團不解。先前的公共衛生調查只指出兩者相關,無法精準抓出原因。

現在從微觀角度出發的研究有望揭開一部分謎底,甚至可能帶來全新、副作用少的療法先談結論,未來治療某些病人的攝護腺癌可能變得像在減肥。

原來脂肪吃下肚後,會刺激細胞產生一種和基因突變類似的變化,「帶壞」安分的癌。

美國麻州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癌症研究所所長潘鐸菲(Pier Paolo Pandolfi)率領的研究團隊指出,大約七成原發性攝護腺癌和細胞裡一個叫做PTEN的抑癌基因不正常關閉有關,這些只有PTEN出問題的癌細胞相對溫和,很少會跑出攝護腺外。不過,當另外一個抑癌基因PML也關閉,忽然間這羣惰性細胞像悍馬咬斷繮繩,往外擴散,大約兩成病人身上有這種雙重缺失。

>>>醫學辭典:抑癌基因

人體每個健康細胞都內建好幾個煞車器,能制止細胞過度生長、分裂增殖,這羣煞車器就是「抑癌基因」。假如這些基因發生突變或因爲環境因素(例如塑化劑重金屬)導致異常,細胞就會脫離生長-->分裂-->老化死亡的常軌,變成癌細胞。

該團隊發表在2018年1月《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最新報告指出,脂肪引發跟PML缺失相似的效果,引爆腫瘤變臉。

潘鐸菲把實驗小鼠口糧低脂成分換成「接近西式飲食的高油脂飼料」,一試之下,小鼠身上腫瘤長得既快又向攝護腺外跑。接着,團隊追問一個關鍵問題:假如攔截脂肪累積在體內,能不能阻止攝護腺癌轉移?

初步試驗顯示「可以」,他們使用一種叫做脂肪抑制素(fatostatin)的藥物阻斷身體合成脂肪分子,結果發現小鼠癌細胞不但轉移機率下降,腫瘤體積也縮小。研究團隊正準備找病人進行臨牀試驗

哥倫比亞大學癌症中心教授阿蓓特宣(Cory Abate-Shen)未參加研究,她稱讚:「這發現真的很重要......轉移性攝護腺癌是致命的,現在沒藥可治癒。」她另一手拋出個熱議的問題──糖。現代人糖吃太多,高糖同樣使人身上長脂肪,攝護腺癌會不會因而變得容易轉移?如果會,背後是否還有更復雜的機制?

潘鐸菲表示,他們還想更進一步,弄清楚是哪一些種類的膳食脂肪可能加劇攝護腺癌,「你不能只是告訴人『別碰肥肉』。」他們也問:低脂飲食能不能幫攝護腺癌病人?希望改變接下來治療攝護腺癌的方式。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抗癌指南-找對方法,讓癌症成爲生命的轉機

當家人罹癌,你該怎麼辦?5/27 吳若權教你用愛化解擔憂恐懼|立即報名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