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現在、過去與未來
每個人都有過去,也活在當下、更期待未來。中國詩仙李白曾寫下「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的千古名句;但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卻告訴我們:「現在、過去、未來其實都是人類的幻覺,三者同時存在」。
聽起來很玄,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說明:你、我就像一個沿着河岸前行的旅人,一路上經過了許多橋,已經走過的(橋)稱爲「過去」,前方尚未遇到的(橋)則是「未來」。動的是我們,不是時間,是我們一直在動而創造出時間。
套用在個人身上,每個人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形體與樣貌雖然改變,但那個具有獨一無二天生氣質的孩子消失了嗎?很顯然沒有,只是內化成爲我們生命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換言之,每一段的人生風景都將融滲成今日之我,不論酸甜苦辣,我們可以時刻映照自己、改變命運。
正如同今年「全民社造行動計劃」築夢個人類的首獎得主-成瑋盛先生。「就算曾經壞過、長歪過,只要長得回來,生命力非常強大」,尚未完成大學學業的成瑋盛,發願以用自己的生命經驗接住所有奔向懸崖的少年,四年前成立了全臺第一個由中輟、高關懷少年組成的劇團-逆風劇團。
「逆風劇團」透過各種有趣且多元的藝術培訓課程,帶領逆風少年們脫離過去,在藝術中找尋自我興趣與價值,學習如何與自己和解,將過去種種化成破繭而出的最佳養分,肯定自己、相信自己,進一步開展成「逆風少年夢想據點藝術計劃」,激盪出青銀共創的世代生命力,並結合其他社福/社造團體的能量與資源,充分演繹出「只要有心,每一個人都可以」與社區共好的最佳範例。
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可以同時存在,那一羣人呢?一個社會/國家呢?
人無法離羣索居,探索己身所從出的故鄉淵源、風土民情,無疑是在浩瀚時空中定錨出自己所在的獨特座標,肯定有助於形塑自我認同,凝聚出文化價值、國族使命等休慼相關的共同體意識。今年「全民社造行動計劃」的深耕校園類之中學師生組首獎-〔積〕飛城市-樂搞建築,正是由萬芳高中歷史老師帶着學生透過收集二手積木、堆疊經典舊建築的方式,一片片拼湊出瞭解家園、承先啓後的文史記憶拼圖。
由青春無敵的莘莘學子穿針引線,串連起沉寂在歲月中的有形建築、無形印記,並結合社區居民共同書寫出全新的生活篇章,過去、現在與未來密不可分!
今年還有兩位首獎得主,都是「全民社造」的常勝軍,其中連續奪得三年首獎榮耀的是花蓮縣西富國小「螢造蝠氣村~~無毒的幸福PARTⅢ」,西富國小全校師生只有30多名,是典型的偏鄉小學。
一路走來,西富國小從生命教育出發,以保育蝙蝠做引,讓孩子們理解如何尊重土地、體諒父母、肯定自己,逐步實踐環保教育、連結部落生態知識、宣揚有機農業理念,今年再度回到生命教育-在地螢火蟲的導覽與保育,利用單車環島的方式分享共好經驗,甚至進階到生態經濟產業創作,在平衡環保與經濟的前提下,「社造」永續、永續「社造」。
最後,是去年「逐夢個人組」的首獎得主-羅元鴻先生,今年擴大提案規模以「迴旋在美濃的小地藝術日」,申請「幸福社區類」一舉掄元。
三年前開始的「小地藝術日」,循序漸進追求從小地方捲動在地深層的藝術能量,吸引不少願意以農村作爲生活場域的藝術工作者,從友善農業與自然的生活型態出發,運用現有資源、結合在地居民與學生,自籌自辦出一場跨界、跨時、跨領域的地景藝術季活動,其影響力甚至延伸到鄰近的六龜、杉林、內門、那瑪夏,這種共生、共有、共好的社造歷程,具體而微展現出「臺灣一家」的終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