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化的《革命者》,背後有史料支撐

(原標題:風格化的《革命者》,背後有史料支撐丨揭秘)

新京報7月1日報道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重點獻禮影片《革命者》7月1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管虎監製徐展雄執導,張頌文、李易峰佟麗婭領銜主演,描繪了1912至1927年間,李大釗引領一衆革命志士爲救國存亡積極奔走、奮起反抗的壯闊革命史詩,以生動的細節再現了李大釗在北大圖書館與學子們交流討論、啓發以青年毛澤東爲代表的進步青年們踏上革命征程的動人畫面。

《革命者》海報。

提及這部革命浪漫史詩極具創新的非線性敘事,監製管虎闡釋道:“李大釗先生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人、太多波瀾起伏的事件,常規的敘事形式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主創團隊結合現代的拍攝手法以及貼合年輕人的方式創作了這部作品。”

爲了尊重歷史,主創定下了一個創作原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導演徐展雄表示,片中很多戲,不管多麼風格化,其實都是有史料支撐的,觀衆可以第一次看到會彈鋼琴的李大釗、在田地裡和老農一起耕種的李大釗、就義前的李大釗形象。片中有不少大場面羣戲,包括“三一八”慘案、開灤大罷工,還有上海碼頭的一些戲,最多的時候有四五百位羣衆演員,場面調度特別難。

李大釗會彈琴能耕地,更有煙火

“張頌文一直都是李大釗的演員人選”,導演徐展雄記得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張頌文說,如果讓他來演李大釗,他一定塑造得有血有肉。兩人在創作理念上不謀而合。

片中出現了很多李大釗吃飯的戲,比如在早點攤前油條,和陳獨秀吃火鍋等很生活化場景。這是徐展雄一直強調的,不要把李大釗先生束之高閣,成爲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物,“要讓李大釗更有煙火氣,當客人吃了很多肉的時候,他也會心疼自己的錢。所有這些小細節,都在支撐我們想要做一個有血有肉的李大釗。”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正在彈鋼琴。

對於李大釗的認識,大部分觀衆知道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但《革命者》中爲觀衆呈現了之前在影視作品中沒有見過的李大釗的一些側面。徐展雄說,大家可能沒有見過李大釗彈鋼琴,主創在蒐集資料過程中,發現李大釗其實是會彈鋼琴的,他家裡有一架鋼琴,經常會彈給孩子們聽。觀衆也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李大釗和陳獨秀、毛澤東、孫中山等人的戲,但可能沒見過他在農田裡和老農一起耕種是什麼樣的,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正是《革命者》第一次呈現給觀衆的。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正在田間耕種。

飾演李大釗的張頌文說,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然後纔是革命者、偉人。對張頌文來說,表演中最難塑造的是思想,“我當初很喜歡這個劇本,就是因爲它透過先生的日常工作、生活,通過他的發言,通過他跟同事、家人在一起的細枝末節,來從中傳遞他的思想。”

不“演”角色,要“真”還原

張頌文是一位相信“真”的演員。來到片場後,他要感受到這個場景是怎樣的,裡面的氣氛如何,然後去體會李大釗此刻會怎麼做。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正在演講。

開拍前,主創給張頌文看了很多關於李大釗本人,以及他人對李大釗的一些史料記載,還有很多影像圖片。其中包括李大釗生前唯一的一段活動影像,這是他1924年9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期間,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發表的演講視頻。遺憾的是,受當時條件所限,演講視頻沒有同期聲。張頌文反覆觀摩視頻中李大釗的演講狀態,學習他標誌性的動作,拍攝李大釗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演講那場戲時,還原了李大釗的動作。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與毛澤東暢談革命理想

在準備拍攝一場瘸腿戲時,張頌文提前將一塊尖尖的石頭放在鞋子裡,這樣走起路來有明顯的疼痛感,他說,根本就不用演,真實的東西會比假模假式好得多。張頌文不希望自己去“演”,不想用演技來演這個角色,而是讓自己成爲那個角色,當他出現在鏡頭前的時候,讓觀衆相信他就是李大釗本人。徐展雄覺得,這是張頌文非常難能可貴的一點。

還有一場李大釗在獄中嚴刑拷打的戲,拍這場戲之前,張頌文“熬鷹”似的好幾天不睡覺,他想要這個人物的疲憊感。因爲李大釗在獄中那幾天被嚴刑拷打,肯定也是沒法睡覺,他需要還原李大釗當時身體的感受是怎樣的。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被捕入獄。

不久前,網上流出張頌文還原李大釗就義時的花絮,張頌文站在絞刑架上,繩子套在他脖子上,身體一次次下墜,看得十分揪心。徐展雄說,這場戲不同景別都拍了好幾次,因爲有全景鏡頭,必須拍到張頌文墜落下來,繩子被拉緊的鏡頭。如果過於安全的話,演員墜落的瞬間,繩子是鬆的,沒有那種緊繃的重力感,就不真實了。雖然有威亞吊着張頌文的雙肩,但那種下墜感是真實的,快速墜落帶來的衝力,在五、六次的拍攝之後,張頌文的脖子還是被麻繩磨紅了。

對於飾演李大釗,張頌文說,這是我演員生涯中很重要的一筆,會永遠在表演之路伴隨並鼓勵自己,但也是他從業以來最不自信的一次,“如果我使用表演技術去塑造李大釗先生,我是對不起他的,但更多的是我希望我能試圖理解他、走近他。對於他偉大的人格和事業,我可能只觸碰到了冰山一角的守常先生。”

呈現歷史大事件,牢牢依靠史料支撐

因爲《革命者》是首部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的主旋律電影,不僅有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有重要歷史事件,如何平衡歷史真實和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徐展雄說,主創定下了一個創作原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對於一些小的細節,團隊會給一些虛構的空間。比如李九霄飾演的慶子以及報童等角色都是虛構。在徐展雄看來,他們都是典型形象,代表的是來自底層的勞苦大衆,他們和李大釗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他們眼中的李大釗又是什麼樣的,試圖通過他們的視角去看待李大釗。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駕車護送陳獨秀出京。

片中還有一段李大釗爲了保護被通緝的陳獨秀,扮成農夫駕着一輛騾車把陳獨秀護送出京的段落。主創對這段進行了非常浪漫化的藝術處理,兩人在漫天飛雪中哼着歌,非常唯美。徐展雄說,他相信李大釗和那一代的革命志士都是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他們是如此堅信他們所信仰的那一切,乃至付出他們的生命。”

李大釗就義前,在獄中和革命者們談笑風生的段落,同樣是導演做的藝術創作,就是爲了展現革命者們的樂觀主義精神,因爲這種戲很容易拍得比較沉重,導演有意想打破這種沉重的氣氛,反着做,表現革命者們對未來的信念,相信未來有一天夢想一定會實現。

除了這些小的細節之外,在大的歷史事件的呈現上,電影都牢牢依靠史料支撐,還有歷史專家指導進行創作。比如片中對李大釗被捕之後關押的北京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做了考證,還有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目前擺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大廳裡,是編號爲0001的國家一級文物,電影也是1:1進行了還原。

片中,李大釗就義前,被剃了光頭。徐展雄說,這應該是影視作品中第一次真正還原了李大釗先生被行刑時的形象。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李大釗先生都是以平頭戴眼鏡的形象走上絞刑架的。“但是從史料考證來說,並不是這樣子,李大釗先生被剃了光頭,眼鏡也被摘掉了”。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英勇就義。

徐展雄一再強調,電影中很多戲,不管多麼風格化,其實都是有史料支撐的。有一場陳獨秀在新世界遊藝場五層樓上向遊客拋撒傳單的戲,這場戲很多影視作品都展現過,但《革命者》是第一次以非常嚴格的史料完整還原的。“比如陳獨秀在很多哈哈鏡前躲避追捕,你可能覺得是虛構的,但我可以反過來告訴你,裡面的所有場景,露天電影、哈哈鏡、檯球廳,包括秦昊飾演的陳獨秀在當天晚上一身白衣、戴着帽子的着裝,都是經過嚴格的歷史考證才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