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儀》國文只是閱讀工具嗎

學測國文試題出爐,高中教師都明顯觀察到試題呼應108課綱,視國文科語文工具,只強調閱讀。42題中文教只佔一題,落實了108課綱去文化脈絡企圖

101課綱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必選,它有獨立課綱四學分,教材鎖定論孟學庸。108課綱以「增加選修減少必修」爲由,將國文由24學分降至18學分。但在國文學強力反彈下,又把文教學分減半後納入國文課綱,增爲20學分,其中「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2學分」。但課綱如何訂定是一回事,如何落實又是一回事。

先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減成2學分後,沒有了獨立課綱,也就沒有清晰的課程目標與教材內容。學分減半隻剩論孟,是既成事實,但這2學分還要有獨立課本嗎?如併入國文課本,該分幾冊?每冊幾單元?要不要照顧一下減少文言文比例後,無處安置的老莊韓墨?該納入哪些主題?哪些章句出版社都得各自解讀。於是,東刪西減後,經典豐富深刻的意涵大量流失,文化教材不成體系

其次,108課綱強調素養教學,既非「知識」也非「能力」,着重生活情境問題解決、跨域整合,這對於各科都是挑戰。半年來各學科中心忙翻天,進行素養培訓。但因爲各科課綱還在陸續出爐,各科教材都在趕編及審查中,老師手邊沒有教材,只能依照課綱寫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評量原則,自己無中生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既連課綱都沒有,就更弱勢了,想配合課綱,已失先機

此次學測國文試題出爐,重重搧了文化教材一巴掌。不可諱言,臺灣還是考試領導教學。過去選擇只有23題,文教都佔2~3題,今年文教題只佔1/42,國學常識文學史都不考,國文教學三主軸已失其二(文化、文學)。

但獨尊閱讀的命題原則,也重重搧了大考中心一巴掌。馬世芳張曉風針對文章被命題者曲解,婉言勸諷,且他二人絕非特例,類此年年都有。白話文字本身淺近,深層意涵如何解讀,甚是主觀。當考題不評量專業知識深淺時,本身客觀性基石是否已然鬆動?且各科素養命題都出現同樣疑慮。

50年前,大陸文革,臺灣提倡文化復興,纔出現「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50年後,臺灣自詡的人文素養卻也肇基於此。兩岸有識之士回首前塵,慶幸臺灣能完整保存中華文化底蘊,真是民族福氣。於是小小臺灣面對大陸崛起,卻在文化方面擁有不成比例的話語權。108課綱實施後,教學考試雙管齊下,兩岸文化優勢豬羊變色,恐怕指日可待。

作者爲中華文化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