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種菜養蠶 陸打造微型生態圈
生命物種將搭乘嫦娥四號探測器前往月球。圖爲嫦娥三號着陸器(右)和巡視器的模擬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擬在月球背面種花養蠶打造「微型生態圈」。(新華社資料照片)
「微型生態圈」的植物會產生氧氣,供蠶「消費」。(本報系資料照片)
電影《絕地救援》中太空人便在太空艙內成功培育馬鈴薯。(取自豆瓣網)
大陸科技日新月異,將在月球背面打造一個「微型生態圈」,讓花和蠶「相依爲命」,在沒有生命的月面完成生長週期。這項計劃預計今年12月,透過嫦娥四號探測器前往月球逐步實現。外國專家認爲,大陸計劃成爲第一個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的國家,將是人類太空探索又一個里程碑。
「這一史無前例的外太空生命培育計劃是今年晚些時候中國探月任務中最有趣的組成部分,有望使人類加快實現有朝一日在月球上居住的夢想。」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3日報導指出,包括昆蟲、植物、馬鈴薯種子和擬南芥(臺灣稱阿拉伯芥),將於今年12月搭乘嫦娥四號探測器前往月球。這些動植物將和水、營養液、微型照相機和資訊傳輸系統,放置在一個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的高18公分的桶狀罐子裡。
一個小導管會將自然光線導入罐子裡,幫助這些植物和馬鈴薯種子生長。雖然人類看不見的月球背面被稱爲「暗面」,但月球背面和正面所受到的太陽光照幾乎是相等的。
在「微型生態圈」的下一個階段中,植物會產生氧氣,供蠶「消費」,蠶會產生植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糞便。擔任實驗專案總指揮的重慶大學副校長劉漢龍表示,這一實驗將爲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和長期居住積累知識。
在過去,太空人曾在國際太空站種過植物,大陸太空人也曾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培養水稻和擬南芥,這些實驗都是在離地面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中進行。若將實驗地點移到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上,引力只相當於地球引力的16%左右,將會比在衛星上進行驗困難得多。尤其是生命體的生長還將受到月球上惡劣氣候的威脅,因爲月球表面的溫度既可以低於攝氏零下100度,也可以高於零上100度。
靠導管引月球自然光線
「我們必須將『微型生態圈』內的溫度保持在攝氏1至30度之間,並控制好溼度和養分。」實驗專案總設計師謝更新表示,「我們將用一根導管把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線導入罐子,讓植物生長。」至於選擇馬鈴薯和擬南芥作爲實驗物種是因爲生長週期短且便於科學家觀察,而且馬鈴薯還可作爲人類太空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