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社羣看人際 法鼓山談不同世代相同的LINE

法鼓山臺南分院於成大成功廳舉辦「心靈環保&生命對談」,聆聽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吳若權沈芯菱的對談。(圖/法鼓山提供,下同)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場探尋不同世代對網路社羣人際關係產生的影響,及如何善加運用、增進人類彼此間和諧與信賴的對談,在古都府城交織出璀璨的智慧火花,29日下午2時,來自不同年齡層的1200多位民衆臺南市長李孟諺等人,在法鼓山臺南分院於成大成功廳舉辦「心靈環保&生命對談」,聆聽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與吳若權、沈芯菱的對談。

這場以「不同世代‧相同的『賴』:追尋網路社羣時代中的一隅自在」爲題,藉由主持人張月麗的提問,分享在網路社羣觀察所得的生活經驗與智慧。身爲法鼓山大家長、社會上的宗教師,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說,應海外弘法、傳遞訊息之需,期望讓弘法兼具人文關懷,他從去年春節前開始使用LINE,並藉以分享彼此共勉的安心祝福電子卡

方丈和尚也引用實際遇到的經驗,提到網路社羣是工具,一切唯心所造,有些文字訊息,即使是好意,也要看接收的對象,是否契機。至於在社羣遇到負面訊息、網路霸凌時,方丈和尚則是強調,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所認爲的幸福就不相同,有人覺得被關心就是幸福,可是幸福的滿足感卻往往是他人所給予;佛法說平安就是福,而平安來自於心安,心安需要有正確的因果、因緣觀,凡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無論碰到是順境逆境,學習不受他人的影響,並珍惜感恩每個相遇的因緣,做爲成就自己修福修慧資糧

擅長文字創作,同時兼任行銷企劃顧問的吳若權說,以往透過網路和讀者互動,建立良好關係,然而各式各樣的社羣軟體陸續出現,也讓他在創作和經營社羣之間,開始做反省與調整。他觀察到在社羣互動有耍賴、依賴、信賴三個層次,而信賴就是學習到彼此尊重、體諒。

吳若權並說,對網路社羣運用的深度和頻繁度,也反映內心的寂寞指數,使用者的起心動念很重要,是寂寞、或是愛與祝福,就像是一面鏡子,會投射自己的樣子。此外,藉由網路社羣中時間、意見、相愛關係等等衝突,更會發現和諧、包容的必要,並找到化解內心衝突的方式。在網路難得遇到酸民的他,也大方傳授如何用謙虛以對的方式化解。

用網路投身公益,獲總統教育獎創新獎及十大傑出青年的沈芯菱說,以前談到網路,當時對長輩來說還是一條「陌生的路」,而現在她所設置公益教學網站,已有1億6千萬次的點閱,這在從前是不能想像的。現在看到許多同齡同儕們,接觸電腦卻不是用在正面上,她認爲網路工具的使用 就像是放大鏡,會讓善的更善,反之亦然。

沈芯菱並說,網路社羣的發展、成癮,讓人缺乏耐心,難以建立深層的關係;而當在其中遇到酸民時,必然會有挫折感,她認爲如果是比自己有能力的人給予的建議,聽進去則會有助自己成長,如果是將無聊的或是搞錯對象的建議放在心上,反而會不快樂。她也向青年們呼籲說,「您的行動,決定您的未來」。

活動活滿前,方丈和尚也以「自信不自傲,謙卑不自卑;寬大不自大,無私不自私。放鬆不放逸,輕鬆不輕浮;善巧不取巧,方便不隨便。」等幾則安心祝福語作分享,期盼社會大衆使用網路社羣時,都能以同理心、欣賞的心,開發慈悲智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