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2020・年終專稿)
疫情衝擊世界,也帶來一系列深刻啓示。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團結合作是人間正道。
面對疫情大考,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合作成果逆勢上揚,不僅爲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也爲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經受疫情淬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爲核心的絲路精神更顯光輝。後疫情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獲得更強勁動力,迎來更廣闊前景。
加強合作,打造健康絲路
伴着冬日晨光,裝載有60個天藍色標準集裝箱的“蘇滿歐”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滿洲里鐵路場站,開啓前往歐洲的上萬公里旅程。今年以來,在這裡每天入境和出境的中歐班列平均接近10列。
風雨無阻,優勢獨特。在全球抗疫的危急時刻,一列列馳騁的中歐班列,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衆帶去寶貴的防疫及生產生活物資,成爲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命運紐帶”。截至11月初,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萬列,運送集裝箱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通達歐洲21國。其中,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
守望相助,命運與共。面對疫情挑戰,“一帶一路”朋友圈聚焦全球公共衛生合作,分享抗疫信息和技術創新成果,進一步豐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內涵。
“中方願同意方一道,爲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作出貢獻”“爲克服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並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我們願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發出一系列重要倡議,傳遞與合作伙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堅定決心,爲增強各國抗疫信心、加強協調合作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第一時間,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資和技術援助。在國內,衆多企業擴能轉產、開足馬力,優先保障防疫物資生產。中國成爲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迄今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在海外,中資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產,積極助力所在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恢復經濟。“交得其道,千里同好”“衝破黑暗夜,再見滿天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句美好的寄語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傳遞,注入勇氣和關愛。
在塞爾維亞,中國企業參與設計了兩座“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並捐贈設備。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說,實驗室的建成,不僅有利於控制疫情,更將提升塞爾維亞醫療水平,造福當地人民。
在馬裡,人福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克服停電、採購困難等難題,全體員工加班加點,爲西非多國生產大量抗疫所需的基礎藥品。馬裡醫生特拉奧雷・艾利歐說,當地衛生系統有了這些基本藥品,可以挽救更多生命,“中企的堅守,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在意大利,中國先後派出3批專家組馳援當地抗疫。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表示:“意方重視並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在此艱難時刻,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更應加強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共同抗擊疫情,順應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醫療衛生合作的強烈意願,深化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命運與共的真摯情誼。在克羅地亞前總統斯捷潘・梅西奇看來,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人民健康的保障需要各方團結合作,需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支持。“中方倡導並積極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和‘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正當其時,這將是2021年及未來全球公共衛生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推進項目,助力復工復產
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大幅萎縮,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以互聯互通爲主線、構建緊密夥伴關係的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破解難題。在嚴格防控前提下,衆多重大項目堅持運行,一批新項目啓動實施,有效促進了當地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民衆就業,爲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
作爲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裁員、不撤人、不停工”,取得許多新進展:默蒂亞里―拉合爾輸電線路全線貫通,進一步提升巴方電力供應水平;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開通運營,巴基斯坦駛入“地鐵時代”;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正式交付,兩地通車時間從11小時壓縮至4小時左右;瓜達爾港創造多個第一,首次系統性開展阿富汗貨物中轉業務、首次開展液化石油氣業務、首次實現商業化運營……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阿西姆・巴傑瓦表示,走廊建設及時推進,不僅能幫助南亞國家從疫情中快速恢復,更能幫助本地區擺脫貧困,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實現地區持久和平。
中老鐵路全線隧道貫通、中泰鐵路一期線上工程合同達成一致、印尼雅萬高鐵建設實現節點目標、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穩步推進……困難時刻,海外中國建設者堅守崗位,與當地各方共同抗疫、復工復產,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發展的“希望之花”,用過硬技術和責任擔當擦亮共建“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
在烏干達境內橫跨尼羅河兩岸的帕拉大橋施工現場,因尼羅河烏干達流域遭受60年一遇的洪水,施工段水位一度創下歷史新高。水流湍急,設備裝機難度倍增。一羣80後、90後的中國年輕人憑藉豐富經驗,重新調整方案,將洪水對施工的影響降至最小。團隊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橋樑進行一次“體檢”,檢查各環節的安全和可靠性。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計。面對疫情衝擊,共建“一帶一路”書寫一份份亮麗答卷,進一步凸顯各方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現實需求,彰顯中國攜手各國打造全球公共產品的大國擔當。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9634.2億美元,增速比全國整體水平高0.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7%,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2.3個百分點。共建“一帶一路”爲盤活地區經濟循環、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提供重要平臺,注入強勁動力。
“歐洲企業看好中歐班列發展前景,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遇展現濃厚興趣。”荷蘭國際鐵路貨運新聞網總編輯瑪約維・範萊恩對中歐共建“一帶一路”充滿信心。2020年,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中國電建旗下公司和波蘭合作方組成聯營體,簽署波蘭鐵路修復合同;中國路橋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署“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項目設計和建設商務合同……共建“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造福各國人民,持續展現蓬勃生命力。
互利共贏,凝聚全球共識
“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主張,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爲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沉甸甸的民生實惠。巴西美麗山二期供電工程,將亞馬孫河流域的清潔水電輸送到里約熱內盧,滿足220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尼日利亞卡諾灌溉項目讓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入田間,使農田獲得豐收,極大緩解當地糧食短缺問題;在阿根廷胡胡伊省安第斯山區,高查瑞光伏電站項目讓附近的村莊重現熱鬧場景,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當地員工岡薩雷斯自豪地說:“我和同事們打了15萬根鋼樁。這些光伏板看起來就像大地上的一片藍天。建設電站讓陽光變成財富,中企幫我們點亮幸福生活。”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底色更足。在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建設中,爲了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施工方在打樁階段使用先進的氣泡幕降噪技術,施工船舶配備污水箱,陸上辦公和住宿區實行嚴格垃圾分類。施工水域內,海豚旁若無人、跳躍嬉戲的視頻,收穫多方點贊。從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和動力,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必將進一步聚合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多合作亮點正在拓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爲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優化公共衛生體系發揮重要作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將進一步釋放全球發展潛力,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後疫情時代不斷挖掘經濟新增長點,提升民生福祉。疫情防控期間,中方與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的航運貿易一直沒有中斷。在澤布呂赫港務局榮譽副總裁文森特看來,持續發展的航運貿易反映出中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密聯繫,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從“綠色絲綢之路”到“空中絲綢之路”,從“數字絲綢之路”到“冰上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的內涵不斷深化,外延更加擴展,更加契合各國對全方位、寬領域、創新性、持續性拓展合作的需求。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認爲,“一帶一路”倡議着力構建連通全球的陸、海、空聯動基建網絡,將“地球村”的概念具象化。“共建‘一帶一路’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路線圖,是中國在新的歷史起點對維護多邊主義的承諾,讓各國實現有效溝通、開放合作。”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中國將繼續同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爲各國和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更多空間,爲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