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讓大陸佈局碰釘子

(圖/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美中告別蜜月期、跨入競爭期的時間遠比外界想像要早得多。雙方自安克拉治脣槍舌劍後,在全球佈局和較量已進入「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階段。拜登治下美國恢復全球領導力的程度快於預期,北京一度認爲川普搞垮美國後,拜登會讓美國繼續內耗衰弱,進而有利於大陸全球影響力的持續增強,但很明顯這個期待落空了。

在北京的傳統外交邏輯中,「經濟決定政治」的唯物主義信仰核心。自大陸搭上冷戰後全球化快車以來,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中國大陸的勞力資源和市場產生依賴關係,再加上大陸經濟崛起以及對外援助力度加強,亞非拉等開發中國家也要處處仰賴北京的政治經濟資源,因此,以「一帶一路」爲典型,北京自信地認爲「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本質就是「東昇西降」,世界各國若要對抗大陸,必須掂量此舉會帶來怎樣的經濟衝擊、利益損失,如此一來北京就可「吃定」全世界,達到「大國外交」的新境界

這套邏輯在川普任內是完全奏效的,但川普政府的狼狽下臺揭示了兩個問題:第一,報復式貿易戰對美國國內經濟弊大於利關稅成本返還到美國企業和民衆頭上,無疑激起長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力量的高度不滿。第二,川普本人的反中是基於單邊主義邏輯,故即便蓬佩奧博明等人希望倚重盟友力量抗中,但在川普無厘頭的「盟友必須先談錢」面前,完全喪失號召力。北京則趁機抓緊與日本菲律賓以及歐盟加深關係,RCEP、《歐中投資協定》相繼談成。

但這一切在拜登上臺後發生了扭轉。拜登政府採行的對中政策路線與川普政府的區別僅僅在於,只是將「單邊主義」軸心換成了「多邊主義」,其他手段思路、方式等等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當美國重新回到了多邊主義、普世價值制高點之後,布林肯提出與北京「該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該對抗就對抗」的主張,就具有相當鮮明的指示意義。換言之,無論是日本、歐盟還是澳洲,美國對其傳統盟友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全球事務的合作並不持異議,但在涉及政治、軍事以及核心價值領域,這些盟友必須和美國站在一起,共同向北京施壓。

拜登這一招,形同打破了北京試圖以「經濟決定政治」邏輯進行合縱連橫的局面。因爲在北京看來,經貿手段是可以深化政治關係的工具,反過來若對政治關係不滿,經貿也可以作爲反制措施。但經過拜登上臺後的一連串外交活動,北京驚覺如果不出招反制,將承受美國及其全球盟友帶來的強大政治壓力,輿論話語權被動盡顯,但一旦出招,就發現原本得心應手的經貿手段,竟有可能反過來摧毀過去5年來對外經貿開拓的成果。當北京意識到《歐中投資協定》因「新疆棉事件」被無限期擱置,RCEP在各國內部落實成效被美中競爭所拖累時,勢必產生「進亦憂、退亦憂」的尷尬。

最關鍵一點在於,目前美國施打新冠疫苗的速度遠高於中國大陸,若未來美國率先實現羣體免疫、開放邊境與恢復國際交往,又開始源源不斷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將是對中國大陸外交最嚴峻的考驗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