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金融數據有喜有憂,金融“擠水分”影響或仍在持續
6月14日,央行公佈5月金融數據顯示,5月新增貸款同比大幅少增,但受政府債券融資拉動,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大幅多增,此外,5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下降4.2%。
市場人士指出,未來降息降準都有空間,其中降息的可能性高於降準。
M1餘額同比下降4.2%,前五個月淨投放現金3618億元
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1.85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餘額64.68萬億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前五個月淨投放現金3618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5月末M1增速爲-4.2%,較上月末大幅下行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快速下行且處於同比負增長狀態,爲有歷史記錄以來首次。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受金融“擠水分”影響,近兩個月企業貸款數據同比大幅少增,這會直接導致企業活期存款減少;二是當前樓市仍不振以及市場主體經營和投資活躍度不足,也會對企業存款“活化”帶來不利影響。
5月末M2和M1增速的“剪刀差”擴大至11.2個百分點,爲2022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近期M2與M1增速“剪刀差”持續處於高位,主要原因是居民購房需求下降,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轉移受阻;同時,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經營投資活躍度偏弱,資金“活化”比重下降。明顯偏高的M2與M1增速“剪刀差”表明,當前亟須通過有效刺激內需、提振實體經濟活躍度,特別是推動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着陸等方式,激發經濟內生增長動能。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5月以來,叫停存款“手工補息”的影響仍在發酵,除居民存款在價差優勢下繼續向非銀存款轉移外,部分對公存款也有脫媒傾向。伴隨增量信用擴張從表內轉向表外,對應的貨幣派生節奏趨緩,M2增長延續承壓;5月政府債發行提速和集中稅收繳款推升財政存款,也對M2有所拖累。同時,隨着協定、通知等對公“類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現明顯下行,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虛增部分正逐步壓降,這一過程也對M1增長形成較大擾動。
而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財後,雖不再納入M2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且當前“擠水分”的效應也使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更實、效率更高。
對此,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當日發文稱,業內人士認爲,上半年,在金融業“擠水分”、財政發力較慢等因素綜合影響下,M1增速下行,這一現象並非企業預期偏弱單一因素影響。更深層面來看,M1統計口徑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對企業活期存款變動尤爲敏感。往後看,隨着財政支出的發力與房地產政策效果的顯現,M1增速有望擺脫負增長,出現反彈。
表內信貸增長總體偏弱
數據顯示,5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253.31萬億元,同比增長8.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48.73萬億元,同比增長9.3%。
前五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1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889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9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59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9.3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1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304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5306億元。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指出,從歷年經驗看,1、3、6、9等月是新增信貸和社融較多的月份,5月處於相對中位,但好於4、7等月份。今年5月人民幣貸款新增9500億元,儘管比上月的7300億元有所恢復,但相比於2021-2023年同期的15000億元、18900億元和13600億元明顯偏低。這其中固然有信貸“擠水分”的因素,但也折射當前企業和居民信貸需求依然不足。
分部門看,5月居民貸款僅增加757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14億元。居民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同時大幅下滑,表明居民購房及消費意願仍有待進一步激發。企業貸款增加740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558億元相差不大,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0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0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572億元。企業短期貸款減少表明企業經營用流動資金需求不足;但中長期貸款保持適度增長,有可能與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相關。
對於5月信貸情況,王青認爲,整體上看,5月新增信貸延續低位,票據衝量現象明顯,表明在“信貸均衡投放”效應反轉後,當前銀行信貸額度充裕,信貸下拉因素主要來自市場主體融資需求不足和金融“擠水分”。
展望未來,6月新增信貸和社融環比都會季節性大規模上升,而且伴隨“貸款均衡投放”效應反轉,6月銀行信貸額度依然會比較充裕,但市場主體融資需求不足和金融“擠水分”影響還會持續存在,6月新增貸款可能會繼續受到一定影響。
溫彬認爲,當前在“擠水分、防空轉”的政策導向下,金融機構正逐步摒棄規模情結,促進信貸供需更加匹配;禁止手工補息和資金空轉套利,企業信貸還款和不續作增多;疊加實體有效融資需求仍不足(尤其是傳統行業和個人領域),項目儲備減少、早償壓力擡頭,信貸投放強度向歷史同期均值水平迴歸。此外,部分企業加大發債力度替換貸款和年中票據融資面臨集中到期壓力,也對5月新增信貸造成擾動。
後續看,在低利率環境和穩地產、促消費等政策組合拉動下,居民消費和信貸傾向或延續平穩修復態勢,但力度和可持續性仍主要受就業、收入等長期變量影響。
社融大增,政府債供給放量是關鍵
央行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20648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8197億元,政府債券增加12266億元。初步統計,前五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52萬億元。
劉濤分析指出,5月政府債券融資大幅增加主要是得益於兩個因素:一是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啓動超常規靠前。二是地方專項債發行加快。
溫彬認爲,近期企業和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加快,對社融增速形成穩定支撐,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財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不斷優化。後續,伴隨專項債繼續放量提速、超長期特別國債延續發行、表內貸款投放企穩,年內社融增速或呈現先升後降的震盪走勢。
對於後期社會融資規模,王青指出,在政府債券發行繼續保持較快節奏推動下,6月新增社融有望繼續保持同比多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