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數據出爐 金融數據還在“擠水分”嗎?票據融資增多如何看?有效融資需求是否充足?專家解讀來了!
財聯社8月13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央行發佈7月金融數據。數據顯示,2024年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3.23萬億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前七月淨投放現金5396億元。
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5.7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高0.1個百分點,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爲247.85萬億元,同比增長8.3%。
此外,數據顯示,資管產品募集增速較快,7月末同比增長10.3%,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內存款。
綜合看,今年以來,M2、M1等貨幣供應量指標增速有所放緩,專家今日表示,短期看,金融數據擠水分對總量指標仍有影響。但“擠水分”促進金融總量數據更真更實,且有利於金融經濟的良性互動。其強調,目前看,金融數據已基本穩定,保持合理增長。
金融數據還在“擠水分”嗎?
近月來,M1增速持續回落。專家坦言,短期看,金融數據擠水分對總量指標仍會產生影響。部分虛增的存貸款擠掉後,金融數據會出現一定回落。尤其是考慮到前期企業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過手工補息獲取了相對高些的收益,這些行爲規範後,企業活期存款出現下降,有些還在逐步向理財轉化,這方面的影響會持續顯現,導致近幾個月M1持續回落。
但該專家強調,“擠水分”促進金融總量數據更真更實。過去一段時期,企業債務增長中有一部分資金存在空轉,企業貸款後直接轉化爲存款,並沒有拉動投資及作用於實體經濟。在金融管理部門對這些行爲規範後,存款收益和預期投資回報率的比價關係發生變化,套利空間消失,部分企業資金騰挪出來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等,未來會更有利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某製藥企業反映,在規範手工補息後,該企業將存在某大行2億元存款提取出來用於新建生產車間、購買相關設備以擴大再生產。
同時,“擠水分”有利於金融經濟的良性互動。業內專家認爲,金融數據“擠水分”也有助於解開企業賬款拖欠“連環套”,提高企業資金週轉效率,更好滿足經營主體有效融資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水平。某紙製品製造企業在無法獲取對公存款高額補息後,從開戶銀行轉走400萬元,用於支付拖欠上游企業的賬款。
票據融資增多如何看?
貸款方面,7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1.11萬億元,同比增長8.7%。1-7月,各項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2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0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9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1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14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5946億元。
市場關注7月新增貸款中票據增長較多,對此,專家表示,應當看到,表內票據是貸款的組成部分,是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在滿足真實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要求下,票據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動性好,中小企業利用票據從銀行進行貼現,與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是一樣的。
“特別是在有效融資需求不足時,銀行短期內要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而項目儲備不足,通過加大票據直貼、轉貼力度,將代表企業信用的未貼現票據轉化爲代表銀行信用的表內票據融資,對企業也實實在在地提供了資金支持。”上述專家也提到,隨着票據利率下行,中小企業通過票據融資的成本也會相應降低,也可以激發融資需求。
有效融資需求是否仍然不足?
從信貸流向看,央行數據顯示,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7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爲4.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0%;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爲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在專家看來,金融數據呈現出新特點,且很大程度反映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傳統上高度依賴於信貸資金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貸款‘大塊頭’逐漸調整,反映到信貸數據上是不增長甚至收縮,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等新動能領域貸款需求短期內難以完全接續,補不上傳統領域貸款下降形成的‘坑’,導致信貸增長出現波動。”
隨着經濟逐步恢復良性循環,有效融資需求也將回升。業內專家認爲,前期政策效果還在逐步顯現,將帶動有效需求復甦回升。未來經濟政策着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爲重點擴大內需,隨着消費恢復,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