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水分”有利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來源:經濟日報

最新出爐的金融數據顯示,7月末,廣義貨幣(M_2)餘額3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3%;狹義貨幣(M_1)餘額63.23萬億元,同比下降6.6%。今年以來,貨幣供應量指標增速呈放緩態勢,讓市場情緒有所擔憂。

M_2、M_1等總量指標減速,相當程度上是受金融數據“擠水分”的影響。在部分虛增的存貸款被擠掉後,金融數據會出現一定回落。尤其是在以前,企業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是通過手工補息獲取了相對較高的收益,這些行爲規範後,企業活期存款出現下降,有些還在逐步向理財轉化,這方面的影響持續顯現,導致近幾個月M_1增速持續回落。

“擠水分”可以促進金融數據更加真實地反映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情況。過去一段時期,企業債務增長中有一部分資金存在空轉,企業貸款後直接轉化爲存款,並沒有拉動投資及作用於實體經濟。在金融管理部門對這些行爲規範後,存款收益和預期投資回報率的比價關係發生變化,套利空間消失,部分企業資金騰挪出來用於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等,未來會更有利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擠水分”也有利於金融與經濟實現良性互動。金融數據“擠水分”有助於解開部分企業賬款拖欠的“連環套”,提高資金週轉效率,更好滿足經營主體有效融資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水平。

實際上,金融數據的新特點,很大程度反映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傳統上高度依賴信貸資金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貸款“大塊頭”逐漸調整,反映到信貸數據上是不增長甚至收縮,而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等新動能領域的貸款需求在短期內難以完全接續,導致信貸增長出現波動。

隨着經濟逐步恢復良性循環,有效融資需求也將得以提升。一方面,前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將帶動有效需求復甦回升;另一方面,未來經濟政策着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爲重點擴大內需,隨着消費恢復,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

隨着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貨幣信貸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評價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需要具備多元視角。從社會融資規模看,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2%,仍然高於名義經濟增速。從利率下降成效看,7月人民銀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1年期、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下降0.1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從信貸結構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務持續提升,7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增速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