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大數據源或被切斷?車企向用戶"買數據"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 像一粒石子,網信辦在今年5月12日發佈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在引起了一陣小波動後,似乎很快就沉入“潭底”,被跨界造車等汽車界的熱鬧事給掩蓋了。但汽車企業心裡很清楚,這不僅是由特斯拉爭議帶來的數據安全風控方案,更深層次上,採集用戶數據的“緊箍咒”預警已經拉響。“如果這個法規最終落地時,嚴格規定數據只能留在車內,而車企不啓動新的合法的數據獲取通道,那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可能真的要延緩幾年,”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權威人士稱。

但並非所有車企都選擇靜觀其變,用戶在真實道路上的行駛數據是車企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升級和完善的重要支持。爲此,已有企業開始打造數據獲取的新商業模式。今年4月,上汽智己基於其CSOP(Cus-tomer Share Option Plan)用戶數據權益平臺,發佈了用戶數字資產“原石”的開採方式。其希望通過該平臺,實現與用戶之間的數據交易。具體的操作辦法爲:智己汽車拿出4.9%的創始輪股權用於CSOP計劃,並推出3億枚“原石”,其中70%的原石需要車主通過日常駕駛車輛產生數據來兌換獲得。用戶獲得原石後,則可以進行軟硬件的產品升級以及相對應的數據權益。

智己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提出與用戶進行數據交易的車企,雖然其平臺推出的時間在新規意見稿發佈之前,但這被認爲有望成爲法規趨嚴下的一種解決方案。“我覺得挺有意思,是一種模式創新。”百度阿波羅信息安全負責人劉健皓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上述權威人士也認爲該模式具有突破性。在此之前,車企對車輛大部分數據都是默認採集的,從未實現平等交易。但也有專家認爲,由於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種模式可能只是車企互聯網思維下的一種嘗試,執行順不順利還不好說。

而對智己汽車數據交易模式探討的背後,映射出了車企和業內對於智能汽車的用戶數據收集將會變得越來越難的危機感。根據《意見稿》,車企對用戶個人信息和行駛重要數據“默認不採集”,或者至少需要每次都獲得用戶的同意。這意味着數據採集的通道存在將被阻斷的可能,這對於當下如火如荼的自動駕駛應用將不可避免產生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上汽智己的數據交易模式是否能成爲行業趨勢?在用戶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技術發展需求之間,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數據共享模式?留給整個行業尋找解決方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車企的大數據“切斷”風險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專家均對智己汽車與用戶進行數據交易的模式給予了一定肯定。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認爲,該模式可以加強車企數據採集的透明性,並讓車企與用戶互惠互利。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鹿文亮則表示,這表明車企開始採用類似互聯網公司衆包”的模式,具有一定先進性。    但對於該模式是否會成爲行業趨勢,業內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未來企業可能還會(像智己一樣)拿出一些好的玩法,來刺激用戶拿出數據。”劉健皓認爲,採取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幫助車企拿到數據,還可以通過數據的累積大大促進智能汽車的發展,“數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要素,至關重要,智能汽車同樣如此。”劉健皓表示。劉健皓用手機行業的發展作了一個類比,“(以前)諾基亞本身沒什麼數據,隨着智能手機應用內容增多,直接迎來了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劉健皓說。

但也有觀點認爲,數據交易的模式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方面,由於是新的模式,數據交易和獎勵的額度比較難設置,“設置低了沒人蔘與,設置高了後面沒法兌現,會對品牌有損害。”鹿文亮說。同時,針對數據可能推進智能汽車整體發展的看法,鹿文亮認爲,利用“衆包”模式實現發展,首先應該是產品已經比較好,才能利用用戶的數據形成良性循環,半成品的情況下則會造成惡性循環,而當前智能汽車還不能說已經發展完善,因此以智己汽車爲代表的這種數據獲取新模式是否會成爲趨勢還不好說,“很可能只是車企在互聯網思維下的一次嘗試。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很多,都嘗試一下,不行可以換。”

汽車數據安全管理新規徵求意見稿的發佈,讓車企在數據收集方面變得越來越焦慮。“現在車企對最新的數據採集要求都比較頭疼,對這個徵求意見稿,企業的反饋大部分集中在數據採集方式的改變上。”鹿文亮對經濟觀察報記者指出,如果該新規實施,必將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主要是以前數據採集得太多了,並且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未經授權進行數據採集。”

可以看到,汽車數據安全管理新規主要限制了兩類數據的收集——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其中重要數據包含“道路上車輛類型、車輛流量等數據”,而這被認爲屬於自動駕駛對道路場景收集所需要的重要數據。另外,個人信息中的個人車內操作,也被認爲是車企收集用戶習慣的重要渠道。但新規卻認定對這些信息“默認不收集”,即使採集,授權也“僅一次有效”,這可能將阻斷當前車企的數據收集通道。

某國內主流智能電動車企業軟件研發負責人蔡鴻(應採訪對象要求採用化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新規“重要數據”中的道路情況和車流信息,對智能汽車而言確實是重要信息,因爲汽車智能駕駛模塊需要對外界事物作出感知和判斷。但蔡鴻並不認爲,如果把這條信息收集渠道限制後會極大地影響自動駕駛的發展,其指出,車輛的流量等只是一種增強用戶體驗的信息收集。但是,數據收集受限會給自動駕駛帶來的影響仍然是必然的。

“自動駕駛模型需要大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得出結論和策略,比如在某種場景下,這個車要怎麼操作、給到什麼樣的信號、背後是什麼樣的一個策略?(如果禁止收集數據)等於我們研究對象沒有了,那我們這個自動駕駛的這個數據從哪兒來?”蔡鴻說。

對於個人信息方面,專家則認爲這方面的收集受限帶來的影響會相對小一些。個人信息一般包括個人的用戶畫像,以及個人在車內的駕駛操作等,這些雖然對於車企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信息,但蔡鴻認爲,車企對個人信息的需求是模糊的,進行脫敏處理即可,並且車企從其它渠道也可以獲得這些調查結果。“(對於用戶的車內操作習慣)它直接獲取車的信號就行,不需要一定要看到某個人的一個特定動作。”蔡鴻說。

衆包是可行模式?

“如果數據安全新規中的授權要求最終落地實施,那目前國內車企應該都做不到。”蔡鴻這樣說道。按照《意見稿》規定,“運營者收集和向車外提供敏感個人信息”時,須獲得用戶單次授權,而且還必須做到:通過車內顯示面板或語音等方式告知駕駛人和乘車人正在收集敏感個人信息;駕駛人能夠隨時、方便地終止收集;允許車主方便查看、結構化查詢被收集的敏感個人信息;駕駛人要求運營者刪除時,運營者應當在2周內刪除。針對此,蔡鴻表示,很難有車企能夠做到。

然而新規當前,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大前提下,車企要保證有足夠的數據來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尋找新的數據獲取通道的任務迫在眉睫。

智己汽車以數據交易的方式刺激用戶分享數據被認爲是可行方案之一。智己汽車認爲,通過這種方式,汽車將成爲能夠生產數據、並因此獲得利益的“智能移動工具”。智己汽車CEO蔣峻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舉了一個例子——你開車從家裡到公司,途中的路上有一個坑,你做了一個減速通過的操作,智己汽車就會把這個數據傳輸到後臺,當你下次開車經過這個坑的時候,汽車將會自動識別,而這個數據又會共享給所有的智己汽車用戶。也就是說,一位車主發現了一個“坑”,並貢獻了一個數據節點,那麼對於他的數據貢獻將得到價值化的獎勵。

實際上,智己的這種數據獲取模式很像地圖行業的“衆包”模式,且在國外已經有公司在做這樣的嘗試。如IvI5公司採用的獎勵模式,其使用者可以將手機固定在汽車儀表盤上方,下載其應用並在駕駛室啓動後開始錄製視頻,收集加速度GPS數據,駕駛員每駕駛十英里大概可得到幾美分報酬,而這些數據最終將幫助IvI5團隊創建高精地圖。另外,城市數據創業公司CurbTechnologies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他們向司機支付3美元/每小時的報酬,用來獲取放在儀表板上Go-Pro記錄的道路信息。而在國內,智己的投資方阿里巴巴在零售領域也在做“衆包”模式的嘗試,由此看來,很可能阿里的模式正在被複制到智己汽車。

而除了交易模式,也有專家及業內人士針對數據獲取提出了幾個可能的新方法。“可以用授權的車輛進行數據採集然後進行模型訓練,訓練好的自動駕駛模型在車端提供自動駕駛服務,不需要採集上傳大量的數據。”鹿文亮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其指出,衆包和測試車採集的方法各有利弊,“衆包數據量大,更新頻率高,但是數據質量差;測試車採集數據量相對較小,但是數據質量高。”據悉,當前,寶馬等車企就主要通過測試車進行自動駕駛方面的數據收集。而國內一些車企的出行公司車輛可能也承擔這樣一部分工作。

蔡鴻則提出了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即由一個獨立於各主機廠的第三方國家權威機構來做數據的轉化及脫敏。他認爲這將不僅能解決數據收集的問題,也能夠實現數據更高的安全性。“不管哪個汽車廠的行車數據,都統一給到這個標準機構,然後由這個機構來做第三方處理,專門做數據加密。”蔡鴻認爲,數據脫敏和處理由第三方平臺來做更專業,第三方會有一定收益和意願,因此相比對車企制定強制性標準更實用。

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目前車企普遍都是將數據收集完之後再脫敏,然後用於不同場合,“一邊脫敏一邊收集、收集到的就是脫敏之後的數據——這不太現實,當然也有一些壓根兒就不脫敏。”蔡鴻表示。

更多數據獲取的新方法可能將陸續出現。但一個底層問題也較爲值得關注,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均指出,數據安全新規徵求意見稿中對隱私信息的界定不是很清晰,導致工作不便開展。“意見稿中對哪些信息需要脫敏,以及信息脫敏脫到什麼程度都沒有界定出來,甚至連哪些數據可以收集,也只是劃了一個大概的範圍。而且將來還得考慮到,汽車個人定製化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每個人對隱私的界限也會不一樣,這個(界定)確實不好做。”蔡鴻說。

這樣的情況似乎也導致了部分車企對如何應對數據安全新規抱有觀望心態。在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中,蔚來汽車、特斯拉均表示目前沒有改變數據獲取方式的計劃。小鵬汽車則未予回覆。5月25日,特斯拉宣佈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而蔚來汽車雖然未就數據收集與用戶進行交易,不過其針對用戶已建立積分權益制度,未來其用戶權益是否會延伸至數據收集方面尚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