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77歲北大金融學泰斗曹鳳岐:曾親身推動我國股份制改革

南都記者獲悉,12月21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榮休教授曹鳳岐因病去世,享年77歲。北大新聞網於當日轉發了曹鳳岐學生楊德龍所寫的悼念文章,經濟學家巴曙鬆、知名財經評論家呂平波(水皮)等也發文深表惋惜。曹鳳岐是國內最早提出推行股份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的學者之一,曾參與起草《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並參與創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編寫了多部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金融學教材。2021年獲頒“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金融市場改革的推動者

曹鳳岐出生於1945年,1965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在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的建議下,他從零開始學習財政金融理論,而後在北大開起了金融課。

“可以說,我開始金融教學之初,中國沒有金融,當時,我國就只有一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沒有一本像樣的‘貨幣金融學’的書。”2021年4月,在獲頒“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的感言中,曹鳳岐清晰地回憶,“我開始研究金融學的時候,正趕上改革開放時代,趕上金融大發展時期,所以,我才能如沐春風、如魚得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曹鳳岐等學者面對阻力,仍然堅定地爲改革鼓與呼,特別是他積極參與了股份制改革與金融資本市場改革,對於改革開放的進程至關重要。

曹鳳岐還認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因此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迫在眉睫。“1992年7月我們開始起草《證券法》,一直到1998年才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1999年,我們又開始起草《證券投資基金法》,這部法律在實施和修改後,對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是一個很大的規範。”

在此過程中,曹鳳岐出版了大量著作和教材。成書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貨幣金融學》是全國第一本以“貨幣金融學”爲名的教材;《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貨幣金融管理學》《金融市場全球化下的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等著作,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深遠影響。

自喻蠟燭願燃盡光和熱

幾十年教學生涯中,曹鳳岐曾先後擔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併爲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創始人之一、首任副院長,培養了大批金融專業人才。

他指導的碩士研究生楊德龍撰文回憶:“曹鳳岐教授一生德高望重,兩袖清風,桃李滿天下。對我來講,曹老師既是高人、貴人,還是親人,不僅教授我知識,還教導我做人,一直要求我們要德才兼備,濟世安邦……”

2011年,曹鳳岐從北大榮休,但他在《退休有感》一詩中寫道:“功德未滿憾事留。”因爲他覺得,還有很多研究課題需要做下去,改革開放的一些理論還要發展,自己停不下來。也是這一年,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成立,用以獎勵金融界的優秀人才,資助困難學生。2021年獲得“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時,他當場宣佈把獎金全部捐給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以支持教育。

近年來,曹鳳岐活躍於網絡平臺,在微博是擁有700多萬粉絲的財經大V,常常分享自己的所思所見。他曾笑稱:“有人還問過我,‘曹老師怎麼顯得如此年輕’,實際上我早已不年輕了,渾身都是病,但是我精神仍在,我還有一顆火熱的心。我在我的回憶錄《坦蕩人生無悔路》裡寫了一段話:我是一根蠟燭,當我能夠燃燒的時候,我儘量撥亮燭芯,讓她發出更多的光熱;當蠟燭的光開始暗淡時,我用它點燃更大的火把,點燃一盞長明燈,讓它繼續發光發熱!在有生之年,我還要發揮我的餘光餘熱,爲金融發展和金融改革繼續貢獻我的微薄力量。”

據曹鳳岐透露,75歲以後,他已經“從頭壞到腳”,受腦神經的影響而手抖不止,腿腳浮腫,上下臺都困難。今年9月下旬,又因急性膽囊炎住院近兩個月,期間兩度病危。經過醫生精心治療,終於在11月出院,於11月20日分享了題爲《大病癒後看人生》的詩作,這也是他發出的最後一則微博。

曹鳳岐病逝的消息傳出後,多位金融界人士發文悼念。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回憶:“曹老師一直爲中國股市鼓與呼,仗義執言,提出多個合理化建議,爲散戶投資者着想……斯人已逝,十分難過痛惜不已!”在他的微博下,也有很多普通網友留言送別:“曹老師千古,一路走好。”

採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