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看過來:高麗菜紫爆問題有解了!

農糧署日前發佈高麗菜 出現紫色燈號預警,預期明年一月又將產量過剩。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1月30日農糧署發佈高麗菜(甘藍) 出現紫色燈號預警,預期明年一月又將產量過剩,呼籲農民減種或轉作。近年來高麗菜等農產品不斷出現產銷失衡的問題,難道政府只能道德勸說?

高麗菜之所以會頻繁出現供需失衡問題,主要是近年來產量與種植面積均大增,2017年以前產量不到40萬公噸,之後都暴增至42萬公噸上下,且國內市場過小,大宗蔬菜同質性高,對價格敏感度高。

加上預警機制形同虛設,農糧署以供苗量作爲指標,依賴育苗場的主動通報數量,但通報並無強制力,以及育苗場缺乏誠實通報的誘因,傾向以多報少,以免影響農民購苗的意願。還有不少業者未加入育苗協會,數據正確性受到質疑。

且供苗量爲「同時指標」並非「領先指標」,預警效果有限。以11月上旬數據爲例,當時公佈的甘藍育苗場銷售量爲591.2萬株,雖是紅燈,但爲9月以來最低量,而且還比近3年同期平均出苗量634.3萬株還減少7%,農民看到該數據,又有年底旺季即將來臨,理性判斷就會加碼種植。結果10天后的(11月中旬)指標,果然暴衝至721.5萬株,再度出現紫色燈號。遵照該指標種植,反而產生反效果。

看到超種的紫爆警戒出現,農糧署只能透過簡訊、Line及官網等多元媒體管道發佈宣導訊息,籲請農民即刻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可以預見明年一月高麗菜產量勢必很驚人,屆時將出現一顆10元的低價,又要呼籲企業採購,也將成爲軍隊每日不可缺的菜色。

難以想像今年9月纔出現一顆高麗菜500元天價,數個月內價格可以快速崩盤。其實不只是高麗菜經常有產銷失衡的問題,許多農產品都有類似的狀況。本文以爲,可朝以下幾個作法處理:

首先,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國內農產品同質性高,容易淪爲價格競爭。應設法學習日本開發高值化異質商品,長期用心經營,提高技術門檻,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農民就不用每年都用賭博方式選擇農產品,只需專注單一或少數精緻農產品。

其次,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政府輔導農漁民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研發新產品。例如:精品酒、果醬、冰淇淋、果醋、膠原蛋白與健康食品等。不但可增加農產品銷路,還可大幅提高農民收益。

第三,健全預警機制:利用大數據與AI,建構完善且準確的預警機制。

最後,拓展外銷市場:我國高麗菜品質優良,具有出口潛力,日商也曾來臺探詢十字花科蔬菜出口可能性。惟政府並未重視,僅將出口視爲產量過剩的去化管道,導致出口量極低。2018年出口高峰7545公噸,但去年僅剩下818公噸,今年1-10月只有108公噸,衰退86%,然同期卻進口4.75萬公噸。未來應強化農產出口,與國內、外國企業合作,種植適合當地的品種,以契作的方式穩定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