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延遲退休改革:可更好適應勞動者多樣化發展需求
原標題:延遲退休改革可更好適應勞動者多樣化發展需求
——訪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9月10日上午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就現階段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的意義,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接受了記者採訪。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這是新中國建立初期根據當時的基本國情確定的。“70多年來,人口條件、經濟社會發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法定退休年齡難以匹配當下的基本國情,也難以適應今後一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有必要根據人口條件等變化,適當調整退休年齡制度。”原新說。
原新表示,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社會階段。人口老齡化是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我國從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到2023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97億人,未來老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加深,帶來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下降、年齡結構老化等變化。
“人口老齡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前景和未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原新表示,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者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促進穩定勞動參與率,增加全社會勞動力有效供給和有效利用,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改革也能更好適應勞動者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按照自願、彈性原則,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將可以更好實現自身價值。“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往往擁有豐富的經驗閱歷和知識技能,改革不但能改善延遲退休老年人的收入,還能更好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原新說。
原新認爲,現階段實施延遲退休改革有必要性也具備多方面條件支撐。一方面,國民素質明顯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普遍改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低齡老年人人力資本向好。據測算,2020年到2050年,我國60至69歲低齡老人始終佔老年人口總量的40%以上。另一方面,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勞動者兼容性更強。隨着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加快普及,重體力勞動崗位逐步減少,更多工作也可以由大齡勞動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