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勝敗無法永遠套用

國內疫情持續蔓延,民衆出現莫大恐慌,也讓國人看見危機就是轉機。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土疫情持續蔓延,單日確診人數連續10天都達3、4百人,全臺三級警戒也延至6月14日,民衆的恐慌,經濟的衝擊,都讓人不勝唏噓,心痛前功盡棄!

去年的對,是今年的錯。去年的病毒,可以返臺、不篩,居家隔離,十四天內有症狀,送醫,沒症狀,再自主管理七天就自由了。今年的病毒力強,而且有些人沒有症狀,也不發燒,用去年的方法,入海關只交無陽證件、量體溫,不再篩檢就居家隔離是有漏洞,只靠居家隔離等於讓少數人會隱形帶入社區。加上華航3十11的大破口,機組人員趴趴走,飯店內交叉感染,工作人員,工人混雜,回家帶入社區。又加上輕症隱形的社區帶原者,適時而起,同期爆發。形成斷了源頭管制,等於打破了鼠洞,四處亂躲亂咬人。

過去的一年,臺灣是全球防疫模範生,成功的口罩外交,學生正常上課,百業迅速回歸常軌,臺灣的防疫奇蹟伴隨半導體產業世界領先的地位,讓「臺灣」躍居國際媒體版面,人氣和知名度,讓國人和政府的自信心飆升。

在2020年的「確幸」聲中,政府失去警覺,民衆對國際疫情嚴峻的「無感」,專家怕違逆政策而甚少提供忠言獻策;導致一年中,政府只用圍堵國門,去爭取加速進行已落後的疫苗研發,沒有做好萬一失控流行時的全面性風險管理與演習,一旦有了破口,反應就無法井然有序了。

過去漂亮的每日疫報,麻醉了主政者與百姓,政府反對快篩而只選用PCR慢篩政策,導致去年的四大重點:口罩、藥品、快篩、疫苗也未能完全發揮作用!口罩雖風光全球,疫苗有政策支持,但藥品、快篩的研發不受政策重視。導致快篩的準確性與量能提升,沒有以國家團隊去集力集氣,失去了與韓國的競爭優勢。而只依靠較準確的PCR儀器去慢篩做終判,實在不足以應付上萬匡列者的效率需求,現在臺灣快篩的標準性不一,準確性不足,會導致假陽假陰的隔離及校正迴歸困擾,加上隔離病牀不足,居家待治而死亡的問題不斷。

這一年中,快篩量的準備,醫護人員的防疫演習,醫療資源與病牀的分配及應變……突顯出了現在的慌亂。

無憂無慮,失去警覺性的政府與百姓,一年時間的備戰機會浪費,真是可惜!

爲時已晚,快追不遲,我的淺見,大家也同理心的看到:現在最好是配合政策,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的半封城作爲,全民快篩不可能,只好強化疫調,讓已存在社區的病人不出去散播病原,時間會讓它自然消逝。

此外,危機也是轉機,國內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舉世聞名,生技產業的研發能量也足夠,在ICT產業也加入BIO行列中,趁機整合盤點生醫業技術,過去產業界欠缺的試驗場域,也可望在政策法規加速修正中,創造更多產業可加入防疫或治療的行列,帶動產業發展,讓政府、產業和民間三贏。

再則,透過居家救疫情的時間,除了享受親情時刻,以積極的態度,學習、運動、讀文章,聽音樂的心靈轉變,等待短時間無法清零的「疫苗時代」來臨,也是人生難得碰到修身養性的好時光。

這次疫爆臺灣付出的代價很大,國外媒體也有不少負評,但我相信政府的應變能力及臺灣人民的自愛與團結,二個月內必會見到有云的陽光。大家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