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從蛋荒看糧食系統永續轉型

所謂「糧食系統」應在滿足營養、安全及兼顧永續與氣候韌性的同時,提供充足且可負擔的食物,但「糧食供應危機」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23年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 Report)》中被點名爲全球現正面臨的五大首要風險,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即時統計系統顯示,全球正有約6.7億人口無法溫飽。此外,來自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亦不可小覷,佔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高達25%,爲了全球升溫控制1.5℃目標,除了需在2050年前將糧食系統減排75%,還需提升50%的糧食產量,以應付全球直奔100億的總人口,轉型危機備受挑戰。

從農場到餐桌,你是否想過糧食系統可以從源頭固碳,增進投資將有望加速建立氣候韌性?

勤業衆信2023年最新發布的《糧食系統脫碳之路(Food:Pathways to decarbonization)》指出,糧食系統有望透過計劃策略,達到減少90%溫室氣體排放的壯舉,包含:持續採用有機耕作等提升固碳力的耕作方式、提高單位農產量減少以農業爲目的之土地利用、支持低碳農業並發展精準農業、減少價值鏈中的食物浪費、使用綠色能源與發展生質能源、推廣低碳飲食與綠色消費。

爲有效推動供應鏈轉型,關鍵亦仰賴資金支持,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COP27中即提出「糧食和農業永續轉型倡議(FAST)」,盼於2030年前提升農業的氣候融資,以協助產業加速減排並提升對極端氣候的調適能力,維護糧食供給的安全與穩定性。

下一步該如何做?協助我國企業實現糧食永續轉型,勤業衆信歸納出三大策略:

一、消費共識建立:消費者的永續認知與綠色消費共識,是直接加速產業轉型的驅動力。企業肩負與消費者議和責任,建議可從加強產品碳排放資訊揭露做起,透過導入「ISO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並申請環保署推行的「碳標籤」與「減碳標籤」,向市場推廣低碳飲食,引領消費者進行責任消費,同時展示企業對永續發展與責任生產承諾。

二、企業永續採購:企業自身的永續採購政策在供應鏈管理尤爲關鍵,建議企業增加採購人道飼養和環境友善之原物料並落實供應鏈盡職調查,可參考國際永續會計準則(SASB)對餐飲業要求的四大供應鏈指標進行議和:符合永續採購標準的產品收入、採購非籠飼雞蛋及非定欄豬肉之收入比例、與供應鏈溝通包含動物福利等風險之管理方針、與供應鏈溝通減少包裝對環境衝擊的策略。

三、投資農業技術轉型:我國目前亦有投入多項農業轉型的技術研究,以提高糧食供給的永續性與氣候韌性,例如:種植本土適合的耐旱作物、引進垂直農場、轉型農電共生、減少化肥使用及混作加強水土保持之技術。企業可透過供應鏈整合或跨界合作,支持本土產業永續轉型,提升臺灣糧食供應鏈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