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要當美中足球賽的皮球嗎

社論

美中在安克拉治高層會談上激烈交鋒,兩國關係進入「極端競爭」狀態,美國印太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華爾街日報》紛紛發出警訊,認爲中共併吞臺灣的時間表可能比一般人的理解更迫在眉睫,臺灣將成爲美國最令人憂慮的挑戰民進黨政府則解讀,拜登政府將積極護臺,中共不會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臺灣可以高枕無憂。

因應美中極端競爭新局面

美中最高層外交官員在安克拉治會議撕下外交禮儀的面具,赤裸裸相互攻訐。會議落幕後,戰火快速蔓延到歐洲中東地區。美國總統拜登也投入戰團,任內第一場記者會再度形容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拜登強調他並不是「抗中」,但全球對美中關係趨緩已不抱期望,如何因應美中極端競爭的新局面,是各國決策者的重大挑戰。

美中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對方的能量,美方信心滿滿說「美國回來了」,認爲在日本澳洲南韓及印度等盟邦與夥伴加持下,可以成功圍堵中國。中國則認爲,美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無方、種族暴動不斷及暴徒佔領國會事件,在在彰顯美國國力陷入不可逆衰退的事實。美國已喪失道德制高點,不再有資格從「實力地位」,「居高臨下」與中國談話,世界多數國家也不再認同美國「以規則爲基礎的世界秩序」。

拜登曾表示,美中不一定要有衝突,美國國務卿林肯也不排除美中戰略競爭中仍有合作機會,但事情發展至此,雙方如何坦誠合作,如何維持理性對話空間,對雙方都是非常大的挑戰,甚至在氣候變遷領域上能否合作下去,許多國際問題專家不再樂觀。

一些專家甚至憂心,由於美中在許多問題上存在根本矛盾,雙方各有絕不退讓的紅線,面對國內及國際壓力,再加上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的特質,未來雙方關係的發展充滿變數。除了傳統的軍事、政治、外交及經貿的對抗外,拜登政府更在策略上凸顯中共迫害人權、削弱民主、威嚇霸凌鄰國、過度擴張領土等破壞國際秩序的行爲,企圖從理念、價值及制度層面擴大對中共的打擊面,確實得到西方民主國家的認同。

但美中戰略競爭的最基本原因,在於美國要維護在全世界及印太地區的主宰地位,拜登在記者會中強調,中方想要成爲世界老大、最富庶及最有權力的國家,但這不可能在他任內發生,這反映了美國的中心思維。寫《註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曾警告,50年來美國最大的教訓就是:應專注於保護美國利益地緣政治目標,企圖進行「政治工程」提升美國價值只會適得其反。

臺灣要付出更多反中代價

美中極端競爭的最終結果,將取決於現實政治及國力展現,雙方都有野心與意志要超越對方,但顯然都不擁有絕對優勢,拜登政府號稱「美國回來了」,但面對的是一堵高牆,至少要克服中俄聯盟、歐洲內部缺乏共識、日本瞻前顧後、東協國家經濟利益掛帥等障礙。而中共的「戰狼式外交」激發了民族主義,但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反中情結。換言之,雙方都有盲點及迷思,在這種情況之下,無限升高對抗態勢將是沒有贏家的局面,並影響世局的穩定與和平。

美國刻意將臺灣議題搬上臺面,作爲譴責中國的重要依據。中方懷疑美方介入中國內部事務,暗中協助臺灣走向獨立;美方則認爲中方破壞臺灣民主,以武力侵略臺灣的意圖明顯,在中美缺乏互信下,臺灣安全情勢只會更爲嚴峻。

詭異的是,民進黨政府一廂情願將美中關係惡化與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畫上等號,繼續在親美反中路上狂奔。但美國資深外交官佛裡曼曾指出,臺灣對美國太過依賴;澳洲專欄作家巴蓬斯在《外交政策》也撰文分析,臺灣是印太地區防禦中國威脅中較弱的一環,臺灣並非沒有決心,而是不願付出代價,臺灣的國防支出只佔GDP的1.7%,比例偏低。難怪綠營媒體一再呼籲要大幅增列國防預算,臺灣可能要付出更多反中代價。

但,臺灣真的要成爲美中足球大賽皮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