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 傳研究SPAC機制
繼新加坡交易所日前宣佈將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或稱空白支票公司)上市機制後,市場最新傳出香港交易所也正在研究此一機制,並已開始詢問券商意見。市場分析指出,此舉將掀起亞洲SPAC爭奪戰。
香港證券市場單日成交額22日締造新紀錄,高達3,036億港元。近年來港交所爲了擴大市場規模,持續進行制度改革,因此吸引許多新科技和生醫等新股在港上市,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
香港信報報導,傳統IPO模式是一家有業務的公司,透過上市掛牌集資,SPAC模式則「調轉次序」,先成立一家空殼公司上市集資,再去物色收購有業務的企業。此上市模式於2020年大爆發,全年共有248家SPAC公司在美國掛牌,集資總額高達833億美元,佔美股IPO集資額48%。
證券時報報導,針對市場傳聞,港交所22日迴應,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全球上市集資市場,於2020年共有140多家新上市公司。不時研究加強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個方案,既致力於提高香港新股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也確保能維持市場品質。
另一方面,新交所行政總裁羅文才(Loh Boon Chye)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若取得市場人士支持,新交所最快於2021年引入SPAC上市機制。
此舉有望使新交所領先港交所,成爲亞洲首個接納SPAC的金融中心。港交所新任行政總裁歐冠升(Nicolas Aguzin)將於5月履新,外界認爲其第一個挑戰可能來自於新加坡。
市場人士分析,在中美持續競爭的背景下,美股中概股掀起回港二次上市潮,同時也不排除有中概股被迫自美股「急性下市」(例如被美方制裁或者不符審計底稿規定),屆時中概股要在短期內「轉場」,不可能慢慢走傳統IPO流程,而接納SPAC的金融市場可迎合這批公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