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罷捷失利 藍營應面對的真實民意

中時社論

高雄議員黃捷罷免案最終未能通過,社會有兩種不同解讀,ㄧ種認爲是民進黨的勝利,另ㄧ種認爲藍營雖敗猶榮。兩種解讀都不能算錯,關鍵在於朝野政黨如何正確解讀、迴應當前的整體民意結構,及高雄鳳山選區選民投下的反對與贊成票

腰斬票數 值得深究

民進黨在這個淺綠選區,從總統、立委、議員到側翼,無不全力以赴,大肆宣傳,最後開出6萬5千多張不同意票,僅高於同意票1萬多票。這個數字不只遠低於2020蔡英文獲得的14萬票與許智傑的11萬票,連陳其邁補選的8萬2千張都達不到,這腰斬的票數值得探究

另ㄧ個值得深思的相關議題是「趙少康風暴」,爲何一位遠離政壇、年屆古稀的資深媒體人回鍋,會在政壇引來如此高度的關注。趙少康自述,他重返國民黨競選主席,甚至有意參選2024大位,是看到臺灣政治民粹主義掌控,國民黨作爲最大在野黨,卻被嚇到不敢講話,實在讓人失望。趙少康復出引起全臺關注,關鍵在於民進黨的鴨霸與國民黨的軟弱。

從中天案、萊豬案,到各式大小議題,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踐踏法治與鴨霸作風,早已被認定是綠色威權復辟。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年1月的調查裡,在臺灣人眼中,蔡英文總統已被多數人認爲,是一位無法促成政黨合作、朝野攜手解決棘手問題的領導人,這是5項特質中得分最低,成爲唯一的負指數數據

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數據亦顯示,民進黨的惡質作風已遭到民意懲罰,政黨支持率從2020選後41.1%,降到去年12月的31.3%;國民黨則從12.5%增加到22.2%,國、民兩黨差距從3成縮小到1成。看來確如趙少康所言,民進黨恣意妄爲、背離民意,國民黨卻未展現應有的制衡力量,牽制民進黨在錯誤的路上狂飆。趙少康說對了一件事,民衆渴望一個積極、能制衡執政黨的在野黨。

周星馳的電影有句經典臺詞─「乞丐的數量由皇帝決定」,這句話可以套用在今日政壇:在野的力道是由執政黨決定。從臺灣民意基金會的長期調查來看,臺灣民衆的政黨認同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後,中間選民開始增長,在2017年底達到高峰的41.3%,在此期間,執政的民進黨支持率雖然下降,在野的國民黨卻未顯著上升。顯見人民討厭民進黨,卻未必喜歡國民黨。

趨勢直到2018年底,國民黨才因「韓流」崛起而爭取到中間選民認同,支持率超過民進黨。有意思的是,這段期間民進黨慘遭「韓流」風暴,但支持率並未顯著降低,可見藍營的成長主要來自於中間選民轉向。從2018年9月到全盛的2019年7月,國民黨支持率成長12.1%,中間選民減少14.1%,民進黨支持率微幅增加2.3%。

中間選民偏綠比重增加

隨着2020大選白熱化,臺灣的政黨認同再度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間選民大幅減少,選前的2019年底僅剩14.9%。大選結束之後,中間選民回升到27.2%,國民黨不但未因而獲利,支持率還繼續滑落到12.5%。就目前來說,對比2020選後,藍升1成、綠降1成,中間選民比重仍在27%左右。由此推估,泛藍的增加主要是部分淺藍歸隊,尚未如「韓流」般爭取到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

部分淺藍歸隊並不足以制衡鴨霸、雙標、違法亂紀的民進黨,甚至2022及2024選舉都難成大事。問題的重點在中間選民。目前中間選民比例並未增加,主因在於許多人對民進黨失望,民進黨支持度降低2成,但這羣人卻未轉爲中間選民。由此來看,雖然在民調定義上都是中間選民,但不同政治情勢下的中間選民,結構卻是截然不同,目前中間選民裡偏綠的比重肯定比選前更多。

可以預期,即使過去1年民進黨倒行逆施,除非國民黨能夠改頭換面,以全新面貌與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號召和戰法,不但爭取到更多淺藍,甚至可以取得淺綠選民的認同,否則民進黨將「頭過身就過」,2024繼續鴨霸。這是所有想爭大位,希望更上層樓的藍營領袖,必須正視的民意趨向

從當前中間選民的結構及民意趨勢來看,尤其考量民進黨加基進黨與時代力量,泛綠盤整體仍比泛藍高出不少,任何要成爲國民黨主席的人,都必須有爭取中間選民、改變藍綠基本盤的本領,讓更多的淺綠變成無色,更多的無色歸隊淺藍。國民黨若只會繼續上演宮斗大戲,不只無法制衡民進黨,更可能連生存空間都會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