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面對「真中華民國」(張雅屏)

賴清德這樣的操作,其是試圖建構兩岸分屬不同血脈及歷史文化的虛擬國家,卻又強要以「中華民國」爲國名。(資料照,劉宗龍攝)

兩岸關係自民進黨再次執政以來急速降至冰點,在蔡英文執政時,每年都會藉由雙十國慶的演說表達兩岸要對話,標準論述是「兩岸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展開對話」,語意背後就是認爲過去兩岸對話不對等、沒尊嚴。

但翻開蔡英文的前手,馬政府處理兩岸事務是否不對等、沒尊嚴?兩岸協商人員都是中央級,簽訂23項協議包含ECFA確實不對等,因爲是「對岸讓利」爲主。因此,民進黨的國慶論述有如小和尚唸經,聽聽就好;真正問題在於對話的政治基礎是什麼?是兩岸分治但同屬中華民族,具體的文件就是九二共識,馬政府期間就是以此爲基礎,展開促成兩岸和平的對話與交流。

同樣的,今年雙十國慶賴清德繼續強調兩岸對話要在對等尊嚴的條件下進行。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自己的血脈與歷史文化傳承,有這種錯亂的政治認同,纔是兩岸交流的絆腳石。

賴清德過去表示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並說臺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叫中華民國;在520就職演說及雙十國慶演說,除一再提及「兩國」互不隸屬的概念,更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這是用兩岸因內戰而分隔、分治的事實,去引導社會走向「兩岸是兩國」的認知。

賴清德這樣的操作,其實已經拋棄臺獨建國的理念,轉而朝向兩蔣時代「漢賊不兩立」的路徑滑行。令人擔憂的是,這是試圖建構兩岸分屬不同血脈及歷史文化的虛擬國家,卻又強要以「中華民國」爲國名;若是如此,這樣的新臺獨論,恐是去血脈、毀文史脈絡的華獨論。

然而,這種人造的「想像共同體」是非常脆弱的,且勢必造成臺灣內部衝突,並誤導下一代的正確史觀。此舉雖有利於透過社會分歧以切割選票,但對增進國際空間、文化傳承與政治和諧是無效且有害的。更令人感到細思極恐的是,這種論述製造的是與對岸14億中國同胞的對立、切割,而不僅只是所謂的自由民主與極權體制的制度競爭。

國民黨必須深刻反思的是,自己長年捍衛的中華民國,與賴清德所說的中華民國是否有概念甚或本質上的差異?若真有不同,就不應讓模棱兩可的空間繼續存在,而是要積極對外論述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成立的「真中華民國」。

或許唯有對岸政府認知到必須理性務實面對「真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願意僅與「真中華民國」政府對話,纔有可能戳破民進黨的國王新衣。

(作者爲國民黨前副秘書長)